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日前,记者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获悉,今年1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共有22批纯牛奶、酸奶、发酵乳等奶制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等国家。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中不乏一些燕之家、联合利华、韩国大昌食品等国际知名企业。(3月18日《广州日报》)
大大的出乎民众意料,竟然多达22批进口奶制品不合格。曾几何时,大家都抱着进口的洋品牌质量是绝对可靠,现在看来,也不可盲信洋奶粉。
在2011年的3月10日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刘佩智委员透露,三鹿奶粉事件后。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由12.06万吨猛增到59.7万吨;高端婴幼儿进口奶粉所占份额接近90%。为了买到放心奶粉,内地游客纷纷到香港、澳门等地大批量购奶粉,甚至澳门出台奶粉“限购令”。香港也不例外,部分香港家长则在网上发动联合行动,呼吁香港特区政府对内地游客开征“奶粉离境税”。
由于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的标准存在差异,年轻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健康着想,放弃价格较为低廉的国产奶粉,宁愿花大价钱、不辞辛劳购买国外品牌的奶粉,或者是出动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网,求人从国外代购,只为求得心里踏实。内地年轻父母到港澳、国外买奶粉,这无疑给国产奶粉一记响亮的耳光,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思,为何国产奶粉如何不受年轻父母的信赖。
要想让年轻父母对国产奶粉重拾信心,无论是政府还是乳制品企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乳制品企业要从自身生存做起。乳制品从牧场到卖场狠抓质量关,确保能够把安全的奶粉送到消费者心里,这也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其次,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履职尽责。乳制品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安全,政府可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严惩违法行为。然后,厘清各职能部门职责,首推问责制。厘清各职能部门职责,加强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监管力度,预防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