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白银:安居工程圆梦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李保荣通讯员魏巍
王彩红原是白银区公园路街道银光路社区低保户,多年来她心里藏着一个梦:有一间像样的房,有一个温暖的家。再后来,王彩红结婚生子,夫妻俩都无正式工作,靠打工维持生活,一家3口在棚户区的平房里一住就是13年。平房是土坯房,冬天在室内炉子上做饭,满屋的油烟;夏天在室外做饭,一刮风沙子就飞进饭菜里。吃水要到附近的水房去挑。水房下午6时关门,如果回家迟就挑不到水了。
2009年,王彩红报名申请了保障性住房。通过公开摇号,王彩红家分到了惠民小区13号楼的一套廉租房。王彩红激动地说:“住上新房子,就像生活在甜蜜中,每天都很开心。”
近年来,白银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和民心工程,逐年加大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白银区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实施细则》《白银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白银区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逐步构建起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确保住房困难家庭可以根据不同条件、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住房保障方式。
2006年,针对农村特困群众建立了政府救助房制度,白银区政府每年筹措100万元,按照每户2.3万元、户均64平方米的标准,在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力争在5年内基本解决特困群众住房问题;2007年,启动“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当年全区八件惠民实事之一;2008年,强湾、武川2乡新居一期工程的竣工以及纺织路街道大井子村、大坝滩村住宅楼交付使用;2009年,全面启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新居安居建设工程”,新建特困群众安居房130院,武川新居三期完成主体工程;2010年,以“棚户区改造攻坚年”为抓手,坚持城市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相促进,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169套,截至目前,主体竣工4467套,分配入住3829户,完成投资6.3亿元。2011年,重点实施了纺织路街道大井子二期、狄家台、武川小区四期、悦民小区二期共4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672套。
在西村联合大院,刚刚搬进新居的火荣香激动地告诉记者:“每次走进干净敞亮的新居,我都感觉像做梦一样。”
“现在的生活富裕了,我们也住上了楼房,城里人有的我们也有,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这在以前简直无法想象。”入住白银区强湾移民搬迁小区的强师傅感慨地说。昔日的庄稼汉如今住进了宽敞明亮、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的楼房,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着现代生活。
几乎每一套保障房里,都有一个和幸福有关的动人故事,如花朵般绽放在保障房建设的春天里。
2012年,白银区计划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640套,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安居梦想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