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养老金“八连涨”仍难解社保之困》追踪】“面对社保,农民工心里很纠结”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9日 03: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本报北京3月6日电(记者赵翔 于宛尼 张锐 康劲)连日来本报关于《养老金“八连涨”仍难解社保之困》的系列报道,在与会的代表委员中引发热议。今天,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3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向记者谈起了他们自己面对社保时内心的纠结。

  “社保账户的转移接续直接影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生活质量。”朱雪芹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解决了城市户籍,成为一名上海新市民。虽然身份变了,但不公平的社保制度并没有彻底与她告别。

  “农民工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行业,或在服务行业就业,由于劳动附加值低导致流动频繁,农民工往往在打工城市缴纳了保险,但由于缴费时间不够、或随着离开而‘自动归零’,漂在打工城市,不管是领取养老金还是报销医疗费都要奔波劳累、处处遭遇关卡。” 朱雪芹的一席话道出了许多农民工的心酸。

  “谁不想有社会保险?在工地上跟着包工头干,常常连劳务合同都没有,能按时、足额拿到工钱就不错了,根本不敢指望能替我们缴纳社会保险。而且,真要缴社保,个人也得掏一部分,还要缴够15年,这个难度也太大了。” 朱雪芹这一席话又说出了很多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纠结心态。

  康厚明快人快语,他向记者细数社保的不公:农民工参保率非常低,特别是建筑行业的农民工,由于很多工程都经过了层层转包,农民工们大多与业主之间没有直接的劳动合同关系,老板为了减少管理费用,把应该为农民工交纳的各项保险都抛掉了,变相地推卸责任。

  “农民工社保标准较低,也挫伤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康厚明认为,农民工之所以参保不多,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工作性质决定的,一些年龄偏大的农民工由于工作时间短,保险标准又低,所以不愿缴纳社保金,一些老板则以“流动性大”为借口,不愿为农民工缴社会保险,其实,除了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外,大多数农民工还是渴望能“老有所养”的。

  胡小燕说:“很难想象,农民工会在同一个地点打满15年工。如果农民工缴了一两年或者六七年退了保,本人所有的缴费年限和记录都不复存在。如果再参保就要从零开始计算,还要再缴15年才能符合要求,频繁的‘退保’使他们永远达不到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

  康厚明告诉记者,从2008年起,国家政策中已经规定,社保可以异地接转,但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很多农民工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朱雪芹则期望国家统筹考虑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工三者利益关系,设计出一套适应农民工高流动性、低缴费能力、能转移接续的灵活的社保制度。

  作者:赵翔 于宛尼 张锐 康劲

责任编辑:魏新民

热词:

  • 农民工
  • 老有所养
  • 社保制度
  • 高流动性
  • 退保
  • 参保率
  • 张锐
  • 2008年
  • 缴费时间
  • 缴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