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委员张廷皓:申遗谨防政绩观错位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6日 13: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正义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廷皓

  正义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徐日丹)面对近年来世界各国掀起“申遗”热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廷皓今天接受本网记者采访说:“‘申遗’是好事,但不能急功近利,‘申遗’成功后,要把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灵活地与公共生活相融合,从而使遗产有效地得以传承和发展。”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下称“《世界遗产公约》”)。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今,我国已经有41处世界遗产,规模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排名全球第三,成为世界遗产大国。

  “联合国发起保护世界遗产的缘起,是因为一些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遭遇威胁,且仅靠一己之力无法对其进行较好保护,所以才建立了相关组织,制订了保护公约。”在张廷皓看来,能够被接纳为世界遗产是对本国自然风光和人民创造力的认可,“但是,入选世遗,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应时刻把‘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放在首位”。

  “《世遗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主要是保存和保护,除此之外才是‘适当的展出’,目的是让这些遗产能够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张廷皓说,在我国“申遗”的浪潮中,一些政府部门受不良政绩观驱使,存在“重‘申遗’,轻保护”的现象,把遗产当成拉动当地经济消费的摇钱树,大搞旅游开放,将遗产过度包装,从而造成新的破坏。

  两会召开前,张廷皓关注了这样一条新闻:山西今年有望投资18多亿元,努力把五台山打造成北方最负盛名的“清凉胜境”和国际最具影响力的“东方佛都”。对此,他寄予希望,“要把五台山等世界保护性遗产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圣地,就必须处理好遗产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的关系,在适度对辖区内服务设施进行改造的同时,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按照古建、宗教、旅游等法律法规对遗产科学保护和管理上来,谨防政绩观错位”。

  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对许多地方来说,意味着出名和旅游业带来的丰厚收入。记者了解到,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1994年“申遗”成功后,次年游人就增加了十分之一;山西省平遥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1998年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而至500多万元。而张家界、九寨沟、黄山在内的许多景点门票价格申遗成功后大幅度提高。

  对此,张廷皓表示,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首先是公共的遗产,都应惠及于民,政府部门要摈弃功利思想,不能向“钱”看,“在我国现有的世遗项目中也有杰出的管理范本,例如西湖,在它‘申遗’成功后的当天,杭州市政府立即承诺,将坚持六个不变:‘还湖于民’的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继续免费开放、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这样的表态,无论在国内还是世界上,都较为少见”。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申遗
  • 张廷皓
  • 政绩观
  • 世界遗产公约
  • 东方佛都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 山西省平遥
  • 世遗遗产公约
  • 景点门票价格
  • 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