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在银行买理财产品结果被忽悠成了保单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3日 13: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汇通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汇通网3月1日讯想去银行买一款理财产品,谁知道却变成了保单。市民张小姐最近就在南京一家银行遭遇了这一离奇的经历。幸亏自己及时发现,将保单退了,拿回了全款。但她的老父亲却没有这么幸运,同样是去银行存款,同样存款也变成了保单。“但是我父亲买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果把保险产品退了,要损失一大笔钱。”市民张小姐非常愤怒地向本报“3 15理财维权”栏目投诉,为什么银行的工作人员频频忽悠客户,将存款变成保单。

  市民张小姐告诉记者,不久前,她去白下区一家股份制银行取钱,因为这笔存款到期了,她想取出来买一款理财产品,增加点利息收益。当她向银行大厅内的一位客户经理咨询时,这位客户经理向她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称这款理财产品收益比存款要高一点,每年分红收益在5%以上,存5年,本金是保证的。

  因为当时急着去办事,张小姐就急急忙忙买了。过了几天,张小姐查了一下自己的银行卡,发现自己的资金被扣了,而且银行也没给她类似理财产品的购买记录,张小姐只翻到一张银行给她的薄薄一张纸。细看才发现,这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保单。

  第二天,张小姐立马赶到银行,要求将保险产品退掉,所幸离购买保险产品不到10天,而保险产品都有10天的犹豫期,银行工作人员啥话也没说就给她退掉了。

  “我最近才知道我爸年前也上当受骗买了一份保险,而且早过了退保期。”张小姐气愤地说,如果退保,本金要损失一大半。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11月1日,银监会紧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其中包括叫停保险公司人员进入银行卖保险的银保驻点销售,但由于在部分银行中,工作人员会得到保险公司的提成,工作人员有动力推销保险。业内人士提醒,与银行存款、基金等理财方式相比,银保产品的期限较长,资金流动性差。市民在购买时,应分清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千万不要被忽悠。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理财产品
  • 保单
  • 银行工作人员
  • 忽悠
  • 理财方式
  • 银行理财
  • 银行存款
  • 张小姐
  • 保险产品
  • 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