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道德建设要走出“设节”误区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9日 05: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西安日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刘楚汉

  2月15日,在中华父亲节促进会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文学家、促进会会长李汉秋等专家呼吁,为弘扬中华文化,9月9日应设立中华父亲节。重阳节敬老,应从敬自己的父、祖辈开始,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参与,这样,敬老节才能够更好地调动群众积极性。(2月16日《北京日报》)

  敬老应该从敬自家的老人开始,这话很有道理。尽管敬家人与敬老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很难想象,一个在家不孝敬老人的人能够去敬重其他的老人。不过,由敬自家的老人而到倡议把重阳节设立为中华父亲节,甚至还专门成立一个中华父亲节促进委员会,恐怕就没有太大必要了。

  首先,重阳节在我国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从战国时代起,我国就已经有重阳登高、访友的习俗,发展到今天,重阳敬老的概念更已经被普遍接受。既然如此,又何必把旧有的重阳节放到一边而另立个父亲节呢?这不但没有必要,恐怕也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相悖。

  所谓中华父亲节,想来是为了与西方父亲节相区别,甚至还有与之相抗衡之意。且不说这种抗衡是否必要,应该看到的是,西方父亲节的存在与其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西方人感情外露、表达直接,家人之间相互表达“我爱你”十分自然,因而就有了父亲节、母亲节包括情人节的存在,节日为他们的感情表达提供了更好的契机。而国人感情含蓄内敛,节日也多以概念相对宽泛的如“中和节”、“乞巧节”为主。所以即便存在父亲节,可能也未必有多少人勇于在这天向父亲直抒心意。

  节日何其多也!事实上,网上查询搜索一下,几乎每天都有相对应的“节”或者“日”的存在。问题在于,很多“节”、“日”根本就不为普通人所知,设立意义又有多大呢?道德建设很有必要。然而道德建设不是空泛地说教,也不是靠设立节日就能促进的。道德建设更需要脚踏实地,通过身边的一件件具体事情得以实现。公交车上多给老人让让座,过马路时顺手搀扶下老人,大街上看到老人摔倒能扶一下,恐怕这些,都远远比简单设立个节日更有意义。

  包括敬老在内的各类道德建设,其实也不仅仅在于道德本身,相对应地,还与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与社会秩序良性运行保障机制建设等密切相关。

  (作者系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道德建设
  • 父亲节
  • 中和节
  • 乞巧节
  • 北京日报
  • 重阳节
  • 史料记载
  • 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