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从有形“墨竹”到无形“超象”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1日 08: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近30年来,我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作为一名中国画家,我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从有形‘墨竹’到无形‘超象’,我用这两种艺术连接东方与西方,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道。

  王林旭成名于墨竹写意。十余年来,他的作品曾多次被选为国礼,赠送给美国前总统布什、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外国元首和政要。去年12月,他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世界卓越艺术家金奖”。不过这一次,是因其独创的名为“超象”的抽象艺术。

  从有形到无形,从黑白到炫彩,从具体到抽象——王林旭认为这一转变是自己艺术探索的“一个必然的过程”。“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艺术经久不衰,在世界独树一帜,它一直伴随着中国文明和社会发展。而‘超象’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则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是在新的时期、新的世界格局下进行的文化思考的结果。”

  在王林旭看来,从墨竹到“超象”固然是艺术上的创新,但更是传统到现代、中国到世界的一次升华。他说,近十年来,全球化、信息化让整个世界连为一体,使得人们开始思考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问题,“在绘画内容上,我不再局限于一人一物,而是选择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共同关注的大自然。”

  翻开王林旭的“超象”画册,里面有大量反映沙尘暴、海啸、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作品。“我希望借此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全球70亿居民共同关注一个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世界,一个和平的世界;让世人明白我们应该爱惜什么,保护什么……”

  “表述方式上,我采用的是自由形式的绘画,即用情绪化的表述进行创作”。

  在王林旭的画中,无序的泼洒、点漏以及复杂斑斓的色彩最令观者难忘。“我不一定让人看懂我画的是什么,但我希望让他们懂得画中真义,形成一种共同的视觉,产生共鸣。”

  当然,无论是内容的改变,还是形式的创新,都无法脱离“中国元素”这一本质。

  “唐司空图《诗品》曾言:超以象外,得其寰中。《道德经》亦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超象’的根源是中华文化,体现的是自然观思想,再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就容易为世界所接受,”王林旭说,“艺术没有国界,画家却有祖国。不管用什么表述方式、绘画语言,我的根与本都是中国画的元素。而‘超象’艺术也从未脱离中国的笔、墨、宣纸等原料”。

  从事对外交流23年,在50多个国家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举办个人画展,王林旭可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也让他对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他说,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其灿烂悠久的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对世界的贡献。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但要让世界接受并理解中国,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

  王林旭说:“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恰逢其时。这为中国文化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也给了文化人一个最好的发展机会。良好的契机,再加上开放的胸怀,艺术家的创造力就会发挥出来,中国的文化艺术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对此我充满信心。”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责任编辑:冯北方

热词:

  • 超以象外
  • 司空图
  • 超象
  • 绘画语言
  • 道德经
  • 诗品
  • 联合国
  • 艺术家
  • 中央民族大学
  • 画家
  • 搜索更多超以象外 司空图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