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指导价"竟成药价虚高元凶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1日 11: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一支出厂价不足0.6元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医院竟卖到11元。一支出厂价不足0.6元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医院竟卖到11元。近日,媒体曝光的高价药品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药品价格虚高,说到底主要是一些药企、医院、药品中间销售商提取''公关费''造成的。”但在近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会”上,新疆自治区人大代表宣国军捅破了药价虚高的窗户纸。(1月18日《法制日报》)

  经过调研发现,“公关费”分为几种:有“进院费”、“处方费”“统方费”、“劳务费”四种,一种药进入医院渠道,层层公关后,雁过拔毛不贵也得贵,从这点说药品贵是“公关费”所致,但这只是其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新疆人大代表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让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问题:一些基本药物的指导价格竟然是市场零售价格的三四倍,这才是药品高的关键部位。

  药品指导价实则就是一种限价,只要等于或者低于此价就不算违规,有了这个指导价,各方都以此为标准,尽量的向其靠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象酒店、娱乐场所的最低消费,你消费再少,也得出这个价,因而消费者总是就高不就低,以达到最大限价为止,药品指导价定得高,各方都以此为标杆,各得其所,无形中指导价成了最高价。

  有了指导价,药品招标也成了“招高”,如:出厂价10多元的“头孢他定”到患者手中暴涨到100元至160元;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药的感冒针剂,成本仅6角钱,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后,价格狂升到50元至60元一支。招标标来的“高价”,并非药企能独吞,如果医院不进,医生不用,此种高价也实现不了,因而,还得与医院、医生、药品中间销售商进行分解。而这一切从表面上看,都在指导价范围内行走。

  在“以药养医”的格局下,医院要维持、要发展,医生要有相应的收入,光靠“医”是不行的,还得靠“药”来补,药品指导价在某种程度上网开一面,包含着一定的利润空间可以理解。可是,从事医药行业的人士介绍说“(药品差价)一般情况下,平均在五倍以上。二三十倍都有。”这还是一般情况下,那么特殊情况下呢?有的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在药品指导价的指导下,不少药品已经成了高价或者高价。

  “公关费”是暗箱操作,说透一点是一种腐败费。破除“公关费”,从目前看,还得在指导价上下功夫,定得实,定得准,让一些人无空可钻;而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行医药分离,医归医,药归药,医疗不足的部分由财政贴补,如此,才能使药价得以回归。

责任编辑:陈东方

热词:

  • 公关费
  •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
  • 药价虚高
  • 高价
  • 医院
  • 医生
  • 处方费
  • 劳务费
  • 法制日报
  • 头孢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