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天山网讯(新疆都市报记者宋丽报道)1月17日,新疆召开2012年春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工商局、质检局、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畜牧厅、农业厅、公安厅治安总队等7个职能部门介绍了近期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情况。
令人安心的是,来自自治区卫生厅的通报称:化学污染物检测结果显示,新疆在乳制品、小麦粉、辣椒制品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增白剂和苏丹红。
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监测单位对全区粮食、菜、蛋、肉、乳等11大类219种食品、3397份样品中29个化学污染物(含非法添加物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化学污染物检测结果显示,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小麦粉中的增白剂、辣椒制品中苏丹红均未检出,检测合格率100%;水产品、蛋、乳类重金属监测合格率为100%;在熟肉制品、酱腌菜类食品中发现个别抽检样品中有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在酱菜类食品中发现个别抽检样品中有食品添加剂安赛蜜、甜蜜素超标使用的问题。93%的抽检样品中未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发现问题主要是在凉菜、凉面、凉皮以及卤制品中检出个别致病菌。
2011年,自治区畜产品检测机构对全疆15个地州市的羊肉、牛肉、鸡肉、鸡肝、牛奶、猪肉、猪肝、鸡蛋等9类畜产品中11种药物残留实施检测畜产品样品4129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总合格率99.9%。
春节前期,全区质监部门对全区1356家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进行了检查,绝大部分企业可以依法组织生产,但是检查过程中发现18家企业(小作坊)存在现场管理不到位、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
截至1月16日,新疆工商部门“百日打假”行动共端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黑”窝点104个,共查处各种违法行为1010件,其中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消费的粮、食用油、饮料、乳制品及含乳食品、酒、肉及肉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食品各类违法案件685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和举报30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9.083万元。
2011年,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全系统共查办药品医疗器械案件2089件,罚没款551.9万元,收缴物品货值93.06万元,收缴假药12370余盒,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6家;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假药案件148起、无证经营医疗器械案件66件,取缔制假售假窝点9个,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起;查获标识与药品名称相同、宣称功能主治以及未标识文号或标识虚假文号等产品共753个,对195个产品进行了立案查处(其中按假药查处153个);查实、移送违法广告1625件,对108种产品采取下架暂停销售措施,移送相关部门查处、屏蔽违法发布广告网站3家。
通报会上,7家职能部门希望借助媒体提醒广大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将食品安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依法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社会责任,提醒广大消费者安全消费,依法维护自身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