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无论是“9·11”事件,还是次贷危机,每当海外股市遭遇暴跌,我们总能看到政府救市的有形之手。为何在成熟程度与规模都无法与之相比的A股,管理层倒忌讳起“救市”了呢?
海外股市的投资者多数是养老金以及各种机构投资者,其投资成本与大股东基本相差无几,股市暴跌意味着整个社会财富的急剧下降,侵害到多数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而A股则不同,股市暴跌损害的是广泛参与其中的中小投资者,至于大股东,由于原始股成本极低,即便下跌,也影响不了其从股市兑现暴利。至于参与市场的机构,一来参与深度有限,二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并不在乎盈亏多少,毕竟它们不按照盈亏来收取管理费。
那么,忌讳救市,任由股市跌跌不休,到底符合谁的利益呢?从去年以来,管理层一直在推进社会养老基金和住房公积金入市,按照管理层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度和热情看,势在必行是很明显的结果。这难免让人生出猜想:股市暴跌,是否为庞大的养老基金和住房公积金提供了入市机会?
另一个最大受益方是股指期货做空者。推出股指期货两年以来,做空中国股市的盛宴已经让多数投资者成为案板上的肉。A股市场的下跌与IPO有关系,但或许更多的原因在于股指期货日渐成为鱼肉散户的工具,而非发挥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作为证券市场的管理层,要警惕股指期货的异化。
股民的命运并非要听天由命,最近很多投资者自发呼吁对新股“不申购,不接生”。管理层不救市,市场早晚会丧失融资功能。忌讳救市不是真正的市场化,而是对中小投资者财富和权利的漠视,更是让A股变成少数期待推倒重来利益者的放任自流,一旦A股推倒了重来不了,A股市场的危机将给实体经济带来多大的冲击,管理层想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