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1月9日,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上升到7.47%的危机点。
11月11日,意大利参议院以压倒优势通过经济改革法案。
11月12日,众议院投票通过该法案。
同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宣布辞职。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即使远在中国,人们也习惯称他“老贝”,因为他是一位“非典型”政治人物。贝卢斯科尼,他是意大利总理,也是意大利首富。他曾两次被赶下台,却又两次东山再起,执政时间创下二战后意大利之最。他绯闻不断,官司缠身,自称曾出庭2500次,还50多次躲过议会的不信任表决。然而就在本周,素有政坛逃生大师的贝卢斯科尼却第一次主动表示,他将辞职。
看起来,老贝的运气似乎真的要用完了!
11月8号,当贝卢斯科尼在纸上写下了这两个词的时候,恰好被摄影师抓拍到特写。
当时,意大利众议院刚就贝卢斯科尼政府2010年度政府财政报告进行表决。
结果是:308票赞成,1票弃权,零反对,报告通过。
308,还意味着,老贝没有取得超过半数的议员支持。
背叛他的,包括他执政联盟内部的议员。
去年12月,意大利众议院进行对贝卢斯科尼的不信任投票。
最终老贝获得316票,以超过议会半数1票,惊险过关。
从去年的316票到今年的308票,“8个叛徒”站到反对党一边,微弱多数的天平已然倾斜。
随之倾斜的,是老贝的政治命运。
意大利总理 贝卢斯科尼:今天议会投票后,我会见了总统并向他解释了我的想法,就是要求反对党迅速批准这些(经济)稳定措施,在通过符合欧元区要求的财政法案后,我会辞职,以使总统得以开启磋商。
让天平失去平衡的是愈演愈烈的意大利债务危机。
9号,一路上升的意大利十年期国债年收益率达到7.47%。这是市场释放出的危险信号。
路透社经济记者:看起来意大利已经达到甚至越过了,之前让爱尔兰、葡萄牙和希腊陷入危机的重要拐点。
而在路透社看来,高企的收益率中,至少有1%的“贝氏溢价”。
“对贝卢斯科尼政府稳定性和改革决心的质疑,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路透社
这种质疑与担忧,甚至公然写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的脸上。
10月23日,欧盟峰会,当被问及是否对贝卢斯科尼的改革有信心时,两人无言以对,相视一笑。接着,台下传来一片哄笑之声。
意大利媒体随后感慨:“在欧盟,还没有哪位国家领导人遭遇过这样无声的羞辱。”---- 意大利《晚邮报》
而同样的羞辱,本周,来自贝卢斯科尼最坚定的盟友。
就在8号的议会表决前,曾在历次危机中力挺老贝并与其组成联合政府的北方联盟领袖博西公开要求贝卢斯科尼辞职。
最新民调显示,目前中右翼执政联盟支持率虽只有37.5%,不及中左翼反对党,但相比之下,老贝个人的支持率更低,只有24%。
政治分析家 沃尔斯顿教授:他确实认为自己是唯一可以拯救意大利的人,不过现在盟友们试图说服他,你成了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
从1994年首次登上总理宝座,过去17年中有9年的时间,意大利是在贝卢斯科尼的领导下。
在一些欧洲媒体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他们不明白,对于这样一位官司缠身,私生活饱受指责,在外交场合又总是口不择言,频频引起抗议风波的总理,意大利人何以能忍受这么久?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贝卢斯科尼正是将自己张扬的个性与拉丁风格的意大利政治巧妙地融于一体,才营造了一个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主导政坛10多年的“贝时代”。
“贝卢斯科尼的政治生涯可能走向彻底垮台,但他仍不愿放弃自己美好的夜晚。”
意大利《晚邮报》的调侃,缘于这样一个发现:11月7号,就在众议院投票前一晚,25岁的美女议员帕斯凯尔深夜开车进入贝卢斯科尼的别墅。
意大利总理 贝卢斯科尼:我总是心无旁鹜地工作,只不过偶尔看看漂亮女孩,我要说,喜欢女孩总比同性恋要好。
更有意思的是,许多意大利人对于老贝这套独特逻辑和行事风格欣然接受。
俄罗斯著名记者瓦谢尔曼认为,老贝的成功,在于他擅长把个性延伸到意大利人的公众性格土壤里。
而《今日美国报》则评论说:在这个把规章制度看作对人类智商侮辱的国度,老贝的出现绝非偶然。
“慢生活、慢政治”,这是《纽约时报》对意大利下的评语。
享受着地中海的阳光与悠闲,聊聊总理花样翻新的私生活,嘲笑一下他有些出格的言语做派,但却不会真的动手把他拉下台来。
过去十几年,老贝的存在,迎合了意大利人的口味。
“贝卢斯科尼创造了'现代享乐主义‘的意大利”-----《南德意志报》
而在瑞士《每日导报》看来,意大利是“生活在'楚门的世界'中”。
在美国影片《楚门的世界》中,一个名叫楚门的人,一出生就被电视机构收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内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他的生活成了万千观众收看的肥皂剧,自己却浑然不觉……
过去十多年,身为媒体大亨的贝卢斯科尼也导演了一部“真人秀”,让整个国家像楚门一样生活在虚幻的幸福感中。
但是,这种虚幻的感觉经不起债务危机风雨袭来。
当国家危机迫在眉睫,老贝的“政治魔力”也就再难持续了。
政治分析家 沃尔斯顿教授:甚至他身边的顾问们也都意识到贝卢斯科尼已经失去了魔力,意大利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他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解决的。
去年10月,在被反对党逼问什么时候“回家”,老贝还用特有的“贝氏幽默”来回应:
意大利总理 贝卢斯科尼:他们总是说”贝卢斯科尼回家“,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有20个家,我不知道该回哪个家。
而如今,当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老贝也不敢再拿自己的富裕奢华来调侃。
“我已经厌烦了不能执行自己的意愿,不能推行自己的政策。当一个自由的公民,也许比当总理更有力量。” ----贝卢斯科尼 11月9日
不知道是意大利造就了贝卢斯科尼,还是贝卢斯科尼改变了意大利。
有人说在老贝身上既能找到古罗马帝王的影子,也能找到娱乐时代花花公子的行事风格,更能找到现代国家CEO式的领导驾驭术。
德新社说,老贝的离去,标志着意大利政坛“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么,”后贝时代“的意大利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马里奥·蒙蒂,意大利经济学家。
1995年至2004年间先后担任欧盟负责内部市场事务和竞争事务的委员。
舆论认为,绰号“超级玛丽”(super mario)的蒙蒂有望在贝卢斯科尼辞职后,出任总理,落实紧缩政策。
这是欧盟希望看到的,也获得了中间派和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支持。
意大利民主党议员 卡斯塔格内提:如果其他党派,包括议会内的多数党真的关心这个国家,就应该组成一个有责任感的政府,由具有国际声望的人来领导。
但执政联盟却有别的想法,他们希望由贝卢斯科尼的亲信、自民党秘书长阿尔法诺接任总理。
进入“贝时代”之前,变动频繁的意大利曾被批评为“换政府就像换电视频道”。
走出“贝时代”之后,人们担心,类似的局面会不会重现?
“尽管没有几个人会为老贝的离去掉眼泪,但必须承认的是,他的辞职却可能引发意大利政坛更大的不确定性。”------- 德国《明镜》周刊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对贝卢斯科尼的离去充满期待。
《共和国报》就说:“意大利的菜单没问题,是厨师有问题”。
理由是,虽然债务缠身,但意大利没有遭遇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银行破产,民众也一直有储蓄的习惯,而且,意大利政府的税收也不会过度依赖金融或房地产。
11月11日,在罗马,学生们举着牌子示威游行,牌子上写着“春天会回来”。
但《洛杉矶时报》还是不客气地发问:“你真的认为贝卢斯科尼是影响投资者对意大利信心的主要障碍?而且他一下台,每个人都能突然变得更聪明,让意大利发生神奇变化?”
意大利有一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
同样,“后贝时代”的到来也不会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
德国版金融时报就评论说:贝卢斯科尼也许是一个让人无奈的笑话,但在他身后,意大利政坛却是一片令人担忧的空虚。
不过,走出“贝时代”,毕竟意味着一种改变。
也许媒体的娱乐版编辑会因为少了许多猛料而失落,但对正在债务危机中挣扎的意大利和焦急不已的欧盟来说,这应该是一次实现转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