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几十年过去了,刷在中国城乡墙壁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仍斑驳可辨。教育兴、则国兴,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而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途径。教育公平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够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详细]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促进教育公平,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县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首先让同一个地区的孩子尽可能接受均等的教育,再逐步在省市和全国范围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进教育公平,就必须打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区别,在生员分配上一律采取就近分配的原则;在师资的分配上和资金的投入上也要体现公平性原则;逐步消除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地教育。
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个孩子
要想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国家应该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落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学水准,实现资源配置公平,使全民享受教育公平,使未来人才培养有序合理,使教育更加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使人才储备与流动真正成为中华复兴的永久动力。
在中小学,同一个年级设有重点班,重点班配备素质高的老师把关,所以教出的同学成绩就比普通班要好,依此来保证该校的升学率和校绩。在同样付出的普通班学生却得不到高质量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极其不公平的。
有些人把公平理解为平等,导致办学模式的高度同质化。忽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千校一面,同质化严重。在推进公平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避免同质化发展,强化错位发展,是我们接下去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教育要实现公平,应该解决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机会公平的问题。而就教育而言,机会公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入学机会公平。让学生在入学择校上享有同等的权力和机会。二是教学过程公平。学科的教学老师给予学生的关注机会要均等;同学之间享有的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要均等。三是结果均等。在同样的一个教育情况下,毕业分配、就业机会要均等。教育公平实际上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如果教育要真正实现公平,社会基本的公平是前提。
教育公平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孩子们享受到均衡的教育。二是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学生有个别化需求,比如有些需要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有些想选择有艺术特色的学校,有些喜欢校园文化社团很活跃的学校,等等。这方面省教育厅也在做一些重要工作。比如特色示范高中的建设。以前的重高评定在相当大程度上导向硬件建设,而特色示范高中的评定,更看重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改革、小班化教学、制度创新等。让学校发展多样化,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这也是教育公平。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主体和责任单位相关责任。建议设立专门的儿童权益保障机构或指定妇女联合会组织实施,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等相关权益,并将留守儿童父母探亲假纳入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政府应加强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以学校、社区为单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与动态跟踪,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开展工作。同时,应丰富留守儿童文化娱乐生活,并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虽然人人都接受基础教育,但是地区发展不一样,生源品质也不一样,学校的设立应该符合当地的条件,而且学校之间有等级差距也是符合规律的,大学都有等级之分。 [详细]
基础教育是社会人才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教育应该实现无地区无等级的区别,学校应该实现教育师资水平、教育设施等各方面的平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