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880元!这是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天圆篮”端午粽子礼篮在其官方网站的售价。该礼篮包括6种口味24个粽子、五福饼1盒、茶宝1个、盖碗1个、竹筒茶1个、800毫升20°的古越龙山十年陈酿一套,外加红色香包配饰1个。据公司一位销售人员介绍,购买1880元“天圆篮”的客户,主要是内蒙古、东北、山西的的客户。“这些客户拿货基本上都在100盒以上,都是送领导、送客户的”。[详细]
中国这些年因为奢华送礼浪费了大量的包装品。砍伐树木做了无用的纸盒,污染河流印刷了低俗的奢侈。为了所谓的面子,环境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有人觉得价格是愿打愿挨,但树木和自然资源是大家的,被如此浪费,实在心疼!
继“天价月饼”之后端午节的粽子也不甘寂寞了,1880元天价粽子让消费者情何以堪,“故宫督造”“名贵食材”,我们到底吃的是传统习俗还是产品噱头?曾今有专家预计2015年中国将成奢侈品需求最大国,看来照这个态势下去我们离“天价饺子”也不远了。
粽子走“天价”路线,
“故宫督造”礼盒最畅销
天价粽子不是孤独的。这些年来,天价月饼、天价烟酒、天价茶叶等等 ,有多少不是“上贡”用的?平头百姓,有几个敢问津这些天价商品? 明摆在那里,这些玩意儿纯粹是用来公关送礼拉关系的,所谓“买的不吃、吃的不买”,硬生生衍生出多少腐败?
这样的端午是炫富还是在纪念我们的先人屈原吗?端午节被别人申请了,也就可以理解了。端午文化在这种经济的冲击下还能仅存多少,不可不为国家的悲哀!
“天价”粽子当然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市场行为,消费也仅极少数人,但对社会环境的污染是严重的。姑且不论是否会纵容腐败,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观都是一种误导和扭曲,挑衅普通百姓的眼球、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粽子就是粽子,除了纪念屈夫子之外,很难找到其它文化韵味。而借清代遗风的“故宫督造”,在穿越风流行、清宫戏高潮迭起的今日,让普通人家也感受一下“当主子”的味道,吃一下“故宫督造”的粽子,无疑会满足一些低层次人员的虚荣心,或许能多少增加点销量。这里所说的低层次不是指行政级别,而是说某些人的品位层次。但在乡镇干部都喝1573的今天,谁还稀罕所谓的天价粽子?
天价消费终归是“少数人的消费”,当然,送礼者也不会白送,成本收益的算计背后,还能没有投桃报李的利益兑现?这种天价消费的“特征”同时也反衬了这种“少数人的消费”的另一重吊诡:反对天价礼品的普通市民,既不买也不吃,所以才反对一切天价的商品。而另一部分人,则在“送礼好办事”的潜规则下,把一个小小的粽子玩转到了极致。某种意义上讲,畅销的根本就不是“天价粽子”,而是各种泛滥的潜规则。
故宫早已不是皇宫了,皇宫里也没有皇帝,也早已没了专事研发皇帝老儿的“御膳”食谱的专门机构,可故宫时至今日却仍然抱着“故宫督造”、“御膳”这些金子招牌不放,仍然大打、特打“故宫督造”、“御膳”牌,试想,跟食品研发,食品安全检验标准等八竿子挨不上的故宫以特许、督造的名义推出的所谓天价粽子,哪里还有一点“文化”味道?把故宫这种钻进钱眼里的作派说成是不伦不类,恐怕一点也不过分吧?
商家本性乃逐利,为攫取更多利润,对粽子进行过度营销,用“高端、名贵食材、搭配销售”三个卖点吸引消费者。所谓的天价粽子礼盒,卖的已经不是粽子,而是包装和其附加品,噱头越足就越能抓住消费者。 [详细]
有需求才有市场。粽子之所以能“天价”,一是吃一下打着“故宫督造”标签的粽子,会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二是传统节日日渐异化成“送礼节”,买主希望利用其达成某种“交易”,其根源就是腐败的存在。 [详细]
厂商眼里,他们的天价粽子,包裹着的是特色国情下赚取金钱的海阔商机;在送礼与受礼双方眼里,粽子里包裹着的是权力寻租与招租的心照不宣;在买不起房看不起病读不起书的人们眼里,粽子里包裹的,是自己省吃俭用缴给政府的税,是自己身上剐下来的一块肉。粽子、月饼、汤圆,还有饺子包子……老祖宗传下来的节,吃的都包着馅。或咸,或淡,却都包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和乡情。这世世代代普普通通、香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到了我们这一代,怎么就让人噎着难以下咽呢?
“天价粽子”的出现,并非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在腐败环境下诞生的“怪胎”,扭曲了传统食品的美好形象,冲淡了传统节日气氛。其高价格定位和豪华包装均不符合市场竞争规则,如果祛除掉附着之上的礼品概念魅影,很难会被消费者接受。“天价粽子”做为礼品的存在,实则也抬高了腐败交易的成本。在如今腐败交易高发的社会形势下,民众亦对这种打着送礼名义,行腐败之实的行为极为痛恨。因此,要想遏制“天价粽子”,就要从打击腐败入手,将送礼行为也纳入打击范围,并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现在打着诸如“宫廷”、“御膳”幌子的多如牛毛,让人真假难辨,故宫一“确认”,无疑就是“确认”了正宗和权威。也因此,即使“宫廷御膳”的粽子喊出天价,也不愁没有买主。其实,粽子是最平民化的食品,打“宫廷御膳”的招牌,恰恰是一种文化的无知。即使粽子进入王宫,已不同于人们最初用于祭奠屈原的粽子,宫廷贵族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早已进入历史的积尘里,并非就是现代社会的卖点,故宫去“确认”“宫廷御膳”的产品,既是媚俗,也是陈腐观念的沉渣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