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日,郑州网友爆料自己在双汇连锁店买了双汇肋排,用热水烫时竟出现许多小蛆虫,该网友把照片发到网上试图维权,引发关注。不过昨日,双汇方面回应“双汇肋排现蛆虫”事件,称该网友为河南某电视台广告部人员,整个事件都是精心策划,原因是双汇此前拒绝该人士的相关诉求。 [详细]
多好,买排骨送虫(没草)。有本事去检测去质检,进入一环又一环的论证,简单讲就像进入盗梦空间。看你耗得起还是相关部门耗得起。
我还是相信双汇。理由很简单——这种工业化养出的猪各种化学元素齐备,苍蝇会选择在这产卵吗?蛆虫又有那么强的抵抗力吗?早该被药死啦。
双汇肋排现生蛆,这是一次维权还是一场炒作?
中国的美食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而不是五毒俱全;中国人的舌尖能够承载的是酸甜苦辣,而不是元素周期表。双汇火腿瘦肉精曾经让我们饱尝化学元素带给舌头和胃的疯狂刺激,如今,化学元素一改“高蛋白质”的蛆虫,能给广大消费者好好补补,着实进步不小。
网曝双汇肋排烫出蛆虫,双汇集团和消费者各执一词。但试问肋排生蛆该哪个部门落实监管责任?至今没有个明确说法。工商局只负责经营者是否具备合格手续;质监部门则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许可的监督管理,剩下的畜牧部门和商务部门,也都无法对“肋排蛆”给个说法。难道“肋排蛆”还成了个“黑户”没人管了?
双汇肋排现蛆虫事件是一起精心的策划也好,说这是阴谋论也好,甚至怀疑消费者的真正动机也罢,双汇方应该知道,当事网友和消费者或许要的很简单,只是一个端正的态度,一句简单的道歉,然后从源头清查,找出问题所在,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的答复,消费者要的就这么简单,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要求都达不到满足?
一看:肉品表面光洁、细嫩,则为合格;表面发暗、发干,则为不合格;二嗅:无腥臭味,气味较纯正的则为合格;略有氨气味或酸味的则为不合格;三摸:若表面湿润、切面不粘手的为合格;若表面微干、切面有粘手感的则为不合格;四压:若按压后的凹印可迅速恢复原状则为合格;若按压后的凹印恢复较慢或不能完全复原则为不合格。
双汇将“蛆虫”事件推到消费者身上,是急于撇清关系、拒不认错的做法。该消费者有图片作为证据,而且双汇一方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向该消费者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想要敲诈。 [详细]
双汇在其官网发布的第二次声明有理有据,而且购买这批产品的10余人只有1人投诉。另外,照片中的蛆虫和排骨是分离的,并且,该消费者索要的赔偿金额过高,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有敲诈的嫌疑。 [详细]
此次双汇肋排中被指发现蛆虫,本来就是一个说不清楚、难以证明的话题。对于此事,双汇只说“不会出现此现象”,并拿出“四级负责人当场复核,查看相关单据和货品,确定脊骨和大肋排为新到货产品,鲜度非常好”作为证据,但是,谁又能证明刘先生买的这块肉就跟这一块肉是一个批次呢?或许刘先生买的肉是以前的剩余呢?过渡纠结蛆虫的有无,从公共危机处理上,其实是引入公共继续讨论双汇的产品问题,更不利企业形象维护。解铃还须系铃人,双汇如果不想继续扩大事态,在不能自证清白的前提下,只有让刘先生满意这个一个路子,尽快结束争论,将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
喊冤,常常并不是意味着相关企业确有冤屈,恰恰相反是涉嫌违规违法企业在为逃避法律惩罚寻找借口。因为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喊过冤,就会离不了了之不远了。然而,如此“危机公关”法是合理且正常的吗?是真相的交待吗?是法律正义的伸张吗?是对市场公平和消费者负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们忙不迭地进行的工作,只是为了转移视线、设置议题,以便逃避责任、逃脱惩罚。企业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的,有时亦难免面对各种诱惑,犯下一些错误。有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有纠错纠偏机制。尤其是相关涉事企业要有痛改前非的措施和决心。
公关,是重大项目的攻坚过程,是紧急处理危机事件的手段以及过程。这个过程体现着企业价值观和人文情怀。公众期待的是我国企业在公关过程中能真诚做一篇“社会责任报告”,给民众也给未来一个“良心交代”。致力于研究危机公关的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林景新将危机公关法则概括为“三有”、“三通”全面管理。所谓“三通”是要站在公众立场思考问题,发生问题后,首先要表示非常痛心,重新建立起信任之桥,然后才是处理事实。对利益相关方要“口径通”。对媒体要做到“信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