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我从哪里来?” 商报调查显示,“捡回来的”曾是大多父母给出的答案: A臭水沟 B垃圾场 C山里 D其他
[火爆]“性科学与人”的选修课。每学期的选课“争夺战”一开始,半天的工夫,这门课就已经处于满员甚至“爆棚”的状态,火到抢不着“入场券”。
[声音]“我辅修性教育,主要是对这块儿挺好奇的。”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对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好奇的层面。
不能把性教育课上成生理卫生课。而应该把"性"当作"爱"来进行教授。
在中国,大部分的父母都无法坦然教育孩子“性知识”,即使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对此话题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学校里的“健康教育 ”大打折扣,很多孩子无法从课本上获得应该讲解的知识,以至于很多学生已经步入大学了,在“性”话题上依然处于空白阶段。所以,很多的孩子没有获取正确的性价值观,更 没有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 ●●●●●●●●●●谈“性”色变,大学生你脸红什么? 就要离开校园为人父母的大学生们,每每谈到性,就会有种“做贼”的感觉。事实上,不止是学生,包括家长在内 ,都不能直面这个话题,扭扭捏捏羞涩的像初恋的少男少女。这主要归结为几十年来整个社会风气对性教育的压抑,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不愿将此话题拿到台面上来讲,使得大家对此话题都是那么渴望而又懵懂,以至于没有成熟的心态去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这无疑不在标示着中国当前急需正视性教育的迫切压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自由已经得到极大的释放,关于“性教育”,一些国家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在中国,人们的对“性教育”的渴望也渐渐浮出水面。以大学生为例,如果能通过适当的性教育,缓和羞涩、围观背后的种种心态,让大学生对性的态度成熟起来,那么性教育至少就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调查报告背后的悲哀 在学校和家庭中,比起数理化,性健康教育始终是一个边缘话题。据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4.4%的未婚女学生承认发生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中仅有47%的学生采取了避孕措施;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四分之一以上做过人流。 另据“青苹果中国青春期教育资讯网”的在线调查显示,66.7%的学生所在学校或班级从来没有开设过青春期教育课程,当孩子们无法从家长、老师那里了解到正确的性知识和性观念时,好奇心和求知欲支配着他们从网络、色情读物、色情影碟中寻找答案。 这样的结果令人痛心,大学生一路走来,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见长,却在事关自己最为私密最为重要的生理健康方面显得苍白无力。在整个青少年群体都需要恶补“性教育”的背景下,因为大学生离社会最近,因此也最显迫切。
初中的性教育课记忆犹新:“我们是男生和女生分开听的,由广播里面放,男生先听,听完出去,女生再进来。结果有些男生就在抽屉里面放了录音机,把女生讲座的内容录下来,偷偷听”…… ●●●●●●●●●●迷失的青春期教育——老师挑着讲,学生偷着听 小学的时候有自然课,但是不会讲人体;初中的时候有卫生课,但是对于生殖方面的内容基本都会被删节;高中的时候有生物课,但是到了所谓敏感的内容课时就很少,有的还会被要求自学。总之就是没有真正的性教育课程,系统又合理的讲清楚女娲造人这件事情。 子曰:食色性也,对这些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其实是一种正常的需求。这也是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必经阶段。何况性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事情,这有什么不能说的?但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学生们只能闭门造车,这情景有点像小说里的自练“葵花宝典”。性成了学生们的禁地,老师和家长越不想传授的知识却成了学生们越想知道的,一些地摊小说成了男同学在课堂之外互相传阅的秘本。
由于“性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大学生称:如果没有日本AV,中国的性教育就是一片空白。这是中国“性教育”憋足引发的悲剧。 AV,大家并不陌生,当新兴媒体得以广泛应用的时候,这些日本人的糟粕就漂洋过海的来了。一方面,AV给蒙昧的青少年开启了一个完全超乎想象的世界,一方面,AV所追求的刺激也在严重威胁着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AV色情影片中的人所反映的是扭曲的性教育,这些信息往往给青少年错误的性观念,造成很多诸如性犯罪、未成年少女怀孕、堕胎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近日发生的富二代尾随女青年强暴未遂就是典型。 国家重视扫黄打非,因为那些是错误的东西,不健康,不向上。但是,正确的是什么呢?正确的、健康的没人告诉我们!这就是鲁迅先生一再强调过的“只告诉我们这个方向不对,那个方向不对,就是不告诉我们哪个方向是对的”。加之,互联网的黄色泛滥,抑制不是办法,唯有正确的引导才是治本之策,逃避永远不是办法。靠着AV慰藉的“性教育”是变态的“性教育”。
恋爱的动机、恋爱的亲密方式……在舒缓的音乐中,赵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学生恋爱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一个小时的课下来,老师的嗓音已经有点沙哑,然而大学生们的评价却是:“又是老生常谈,没得意思……”“没劲,来点劲爆点的嘛。”“老师备课也不‘与时俱进’,我们有些人恋爱都谈了几次了,都是成年人了……” ●●●●●●●●●●老师“所教”跟不上学生“所求” “我想问,什么牌子的避孕套比较好?”“女生怎样做爱才有快感?”大学生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如何把握性教育尺度,老师很苦恼。现在的大学生很容易通过网络论坛、影片等获得性知识,而中国在社会性知识管理上还不够完善。大学生们一方面有丰富的性知识,一方面又没有受过系统的性教育,在社会上被动接受杂乱的性知识,很容易引导青少年走上歧途。当前站在性教育一线的老师,都非常明白,目前的大学生性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要,可老师们又必须尊重中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教育不等于教唆,性教育的尺度把握不好,就等于教唆青少年。最好的办法就是小范围地在大学性教育课上做一些探索,把“度”稍微放开一点,成熟后在全国进行推广。
大学开设性教育课从完整的性教育周期来讲,的确要晚了很多。此时的青年大学生已经或多或少从不同的途径获得了相应的性知识。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所谓的性知识多是“旁门左道”,由于是非正常渠道获知的,多有偏离正轨之象,面对各种扭曲的误区,每年都会有大学生性犯罪事件。大学生开设性教育课,也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生理、心里问题,但是一定意义,从“堵塞”到“引导”,可以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释压,这就是所谓的“个人放电危险,集体放电安全”。 另外,大学开设性教育课,比“婚前守贞课”要实在的多,“性教育”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子孙后代,因此它是需要跟随一生的教育,而不是一时、一个阶段。换句话说,开设性教育无所谓早于晚,开了就比不开好,开了就会有人受益。 相比大学开设的性教育课,初高中不是没有相关内容,更多的时候是被老师给掩盖或者一笔带过了,只要放开一点,还是很有希望的。而大学生是整个青少年群体中最迫切需要接受教育的。如果把性教育比作一套成熟的防御杀毒软件,那么大学生开设性教育就好比一款专门杀毒的软件了,因为中毒太深,留下的时间太少,必须找到关键症结,直接下药。而其他阶段的性教育就好比是防御与杀毒有效结合的软件,从小就应该进行健康的引导,设立层层自我保护的“防火墙”,这样,面对“病毒”的侵入,首先进行的是“防御”,“防御”不成还可“杀毒”,形成对自己的双从保护。
●●●●●●●●●●张超老师只是个传说 有这样一位生物老师,他将中学教育里讳莫如深的“性”,讲的风生水起,家长束手无策的难题,他手到擒来。他的讲座视频,正以几何速度在网络上疯狂传播着,这个人叫张超。他的一条视频“爆笑性教育讲座”,点击率已高于100万次。 他的传奇故事其实并没有多么神秘,恰恰是因为整个社会、整个群体在性话题失语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同样是寓教于乐的方法,不兜圈子,不绕弯子,直来直去,正面过招,引来了学生的支持。他的传奇之路始于一位学生的问话:“超哥,就你讲的那些,随便上百度搜索一下,全都有。我来讲,都能比你讲得好。”,这使得他放弃了刻板的言教。 对于这位传奇人物,业内教育家是这样评价的:“我举办过很多类似讲座,也和同行讨论过,发现老师害羞,不知道怎么讲是通病。就讲解效果而言,张超是值得褒奖的。”
近日,江苏高校南京财经大学在性教育课上大胆的采用了实战模拟练习,有“一对一念真情对白”,有“九宫格肢体接触”,还有最受欢迎的以香蕉为道具,老师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当这一幕幕出现在大学生面前的时候,课堂内不断哄堂大笑。为什么笑?因为大家掩饰着内心的尴尬和胆怯。高校进行如此花样繁多的性教育,虽然让人觉着有点不严肃,可是,对于一个敏感而羞涩的话题,如果用纯粹的学术观点去讲解的话,干枯的说教恐怕只会让压抑更为压抑。寓教于乐的授教方式还是值得鼓励的,毕竟能将趣味性和实用性想结合,在嬉笑中明白“性”是个什么东西,疾病怎么防治等等是件让人欣慰的事情。引导和保护,是性教育的本质,这里不妨借用一句“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勉励,什么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疏”与“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