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对抗生素不加选择,不顾后果地滥用,人们将自食恶果,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导致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危机。政协委员方东涛呼吁加强抗生素的监管,防止滥用抗生素。
[危机]医学界普遍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产生“超级细菌”的关键原因。中国已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细菌整体耐药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态度]中国投入巨资致力研发中药,拟替代抗生素,来应对包括超级细菌在内的更加复杂的人类健康威胁。
“超级细菌”耐药性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紧密,极有可能在我国“现身”。【专题】 超级细菌现身多国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曾经是一场革命 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在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特别是青霉素的发明和使用,堪称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一场革命。青霉素是抗生素的杰出的代表作。发现青霉素的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929年,弗莱明发表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但是青毒素的提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使这种药物在大量生产上遇到了困难。 1935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侨居英国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解决了青霉素的浓缩问题。当时正值二战期间,青霉素的研制和生产转移到了美国。青霉素的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伤病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三大发明之一。
在中国,老百姓常常把抗生素习惯的理解为“消炎药”,作为家庭的最常备药,人们只要有点儿头痛发热,都会习惯性地吃上几片。事实上,从医学上来讲,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不同的。抗生素是有消炎作用,但其本质不是针对炎症病灶,而是通过杀菌起到消炎的作用,对非细菌引起的炎症无效。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病灶起作用的,并不直接杀菌。比如我们经常接触的:青霉素类的,如头孢,阿莫西林,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阿齐霉素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抗生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消炎药。真正的消炎药是指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片等。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超级细菌最该“感谢”的是抗生素 研究人员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主要原因。在抗生素环境下衍生的超级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具有免疫力,就连“杀伤性较强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束手无策。科学家预测,至少10年内没有抗生素可以“消灭”含NDM—1基因的细菌。澳大利亚相关人士称:“这类细菌难以对付,更准确地说,我们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对付它”。这让抗生素的诞生初衷和存在价值大打折扣。由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对付超级细菌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 人和细菌、病毒、真菌都是生命体。虽然人类的构成非常复杂,细菌、病毒非常简单,但是作为生命体,当它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要反击,都要反抗。比如人在受到危险的时候产生逃避、奋起反抗、自卫等等一些措施,同样,细菌、病毒或者是真菌等也会如此,“耐药性”便“进化”而来。当抗生素率兵前来,细菌会产生一些水解酶把抗生素水解掉,或者是用隔离的办法让抗生素进入不到它的细胞里面。可以说人类可以想到的抵抗外来侵害的办法细菌都可以想到,细菌虽然小但是是非常聪明的小精灵,要把它消灭掉不是这么简单的。
事实上,当今被命名的HDM-1超级细菌并不是抗生素耐药性副作用产生的唯一“产品”。 比如,曾经因为抗生素的杀菌威力而一度近乎绝迹的结核病卷土重来,就是因为结核病菌在一段隐匿的时间里酝酿之后,具备了对抗抗生素的能力,其实就是当今所谓的“超级细菌”。结核菌的回马枪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无抗生素时代。面对这样的结果,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对抗生素进行滥用,促使细菌进化至耐药的程度。不敢想象,曾经遥远的“超级细菌”理论,现在已经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极度接近。 超级细菌其实早已有之: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2000年,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2010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名为NDM-1。
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由于抗生素滥用,中国细菌的整体耐药率要远远高于欧美国家——约45%左右。在中国所有药品消费前十位中,抗生素占去半壁江山,诸如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几乎没人未曾用过抗菌药。然而,让人惊叹的是,绝大多数使用者却是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四环素牙毁掉了一代人 说起抗生素,可能很多人并不会有深入了解,然而提起“四环素牙”,却无人不晓。四环素牙的始作俑者——四环素,其实就是一种抗生素。它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在当时因其抗菌效果好被广泛应用。1956年,有人发现四环素有使牙齿变色的副作用,随后还发现了它甚至会使指甲和巩膜变色。不幸的是,当时我国并没有足够给予重视,直至70年代中期才开始关注。后研究证实,长期使用四环素,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和形成,使牙齿变黄,还会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或牙齿畸形。只可惜,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在中国,整整耽误了一代人的牙齿健康,四环素牙成为中国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一代人心中永久抹之不去的伤痕,至今还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九成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而病毒性感冒通常是可以“自愈”的,即使完全不吃药、不打针,一般7天左右也能康复。但是,调查发现,医院在给感冒患者开药方的时候,往往会将抗生素列入其中。至于感冒中使用抗生素的比率究竟有多高,包括疾控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都无法提供出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可以理解为从未统计过。不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所以,因抗生素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是无法估量的。
在中国,每年有一半的抗生素用于养殖业,这些药物并非用于治疗生病的动物,而是用于预防动物生病,养殖人担心这种大规模集约化饲养,容易爆发各种疾病。简单的说,就是用一种更大的潜在危险去预防另外一种危险。除此之外,养殖人员也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据说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这已是养殖业内通行的做法。它所依靠的理论是:抗生素杀死了肠内细菌,减少了细菌对能量的需求,使得动物能够获得更多的能量,长的也就更快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农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零售的肉和禽类中,甚至是野生动物体内到处都充斥着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体内蓄积。它不仅会导致器官发生病变,还使人体成了培育“超级细菌”的温床。
超级细菌的出现导致有人担心抗生素末日已经到来,实则不然。细菌的“抗药性”是否会导致抗生素丧失意义,这完全取决于我们人类如何使用抗生素。细菌产生“抗药性”其实并不稀奇也不复杂,当你被细菌感染时,你可以用抗生素来治疗,这个时候,使你致病的细菌其实会有一些小的基因变异,这种变异有两个可能,一种是变异后的细菌对药物的抵抗力降弱,一种则是增强。换句话说,最先死去的细菌一定是对药物最没抵抗力的细菌,侥幸存活的细菌,则增强了“抗药性”,它们会继续繁殖,而且下一代细菌更加具备抗药性的特质。因此,如果这种细菌得以延续好几代,那么它们可以变得完全抵御抗生素,这就意味着,过度使用抗生素将导致细菌“抗药性”加强。因此,我们最终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抗生素都会面临“失效”的一天,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结果,但是可以延缓这个过程——摒弃“抗生素滥用”。
【美国】:买抗生素比买枪支还难美国人也曾有过滥用抗生素的历史。但其在1960年就开始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了。当前,在美国买抗生素,要过医生、药店、监管三道关。医生乱开抗生素会受到处罚,一旦发现医生有违规开处方的行为,会立即给予警告乃至吊销行医执照的处罚。美国医生为门诊病人开口服抗生素处方时,药量最多一周,如果症状仍不见好,需要进一步诊断,而不是无限制吃药。 【欧盟】:连动物使用抗生素也受管制为防止不必要的抗生素处方,欧盟制定了治疗人类与动物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原则。除了针对人体抗生素滥用问题,欧盟还注重动物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物的管制,尤其是那些与治疗人类疾病相同类别的药物,应尽快逐渐停止使用,最后完全禁止使用。而且反复提醒产业界与农民,继续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物将违反欧盟的规定的。 【英国】:国家教育课程中加入抗生素课程在英国,80%病患使用的抗生素生物制剂来自社区医疗处方,因此,英国举办全国性的“抗生素使用宣传活动”,宣传重点包括:简单的咳嗽及感冒,勿用抗生素;因过滤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咙痛,勿用抗生素等。此外,除了医疗专业人员外,英国卫生部门还建议在国家基本教育课程中加入抗生素处方原则的教育课程,这样除了医疗专业人员外,民众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抗生素的适用症和好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