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国家形象 是举国之事

中国需要弥合认知鸿沟 为自己“解密”

首先,中国人对自己的看法和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很多情况下,中国认为是在做好事,而国际社会却认为中国在搞破坏。第二,国际社会对中国依然比较陌生,由此导致了对中国的误解甚至担忧。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外宣传上,过于强调中国的历史久远、博大精深、神秘古老。这会给外国人造成中国“难解之谜”的印象。神秘化就意味着会被边缘化。在宣传国家大事的同时,也应关注民生问题。我们不仅要搞好奥运会、世博会等大项目,每天的空气质量、衣食住行也是重点。另外,除提供中国制造的物质产品外,还需提供中国制造的精神产品。因为,大国的真正强大是在制度方面影响世界,而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

谨记CNN远不只是放国家形象广告

这次的30秒国家形象短片,由公关天才朱幼光操刀,奥运会开幕式令人赞叹不已的《笔墨纸砚》导演高小龙总执导,观片效果的确可期。而且这种方式也不是国务院新闻办首创,商务部在CNN等媒体播放的《Made in China》广告算是成功探路。
      CNN的确常常播放国家形象广告。 不过CNN首先是新闻类媒体,它的基本功能是播时事新闻。灾难、丑闻、冲突、侵害、突发事件,都会每天在CNN的屏幕上出现,CNN的中国报道逐年增加,在中国发生的任何重大事故、事件,都会以每个小时一次滚动播出的方式让观众获知。国家30秒形象广告,也许有很好的观光促进作用,但对其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作用,还是不能过高估计。

宣传片更会让观众联想起背后的中国大众

海外观众在看完这些成功的华人面孔后,立刻就会看关于中国的新闻,新闻中更加普通的中国人面孔是喜是悲,才会更加影响观众对中国的理解。对于西方观众来说,任何一个普通中国孩子的不幸,纵有再多国际著名华人的幸福,也难以弥补。以商务部的《Made in China》广告为例,任何一个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都能完全冲掉该广告的正面影响。正面广告是花钱的,所以商务部只能买六周;但有关中国产品质量的报道却是长期的。

有一种国力叫国民素质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自觉肩负起塑造国家形象的重任。首先,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提升“公共空间意识”,尽量破除个人陋习,别让诸如“大声喧哗”、“不喜欢排队”、“随地吐痰”等被外人视为中国符号或元素加以识别,而应争做体面的世博参观者和“文明示范者”。其次,要超越地域、文化差异,秉持体谅、耐心、互助的时代精神和多元和谐、海纳百川的包容开放心态,友好平等地对待他人。

国民,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基本要素,无论精英或是草根,所谓国家形象,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国民一起构成,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塑造国家形象,需要全民参与,需要政府对民生的更加专注,也需要国民对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无论是令人痛心的三聚氰胺,还是世博园里的种种不雅,都是对国家形象的重大打击。正如此间评论所言:国家真正之形象,藏在每个公民的心里——当你、我、他真心感到了幸福,这个国家也是外人心中的乐土。                                                                                            本期责编:冰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