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归来:首先,网友很感兴趣的就是,为什么科技节目也要走基层?能不能先说说这个背景。
池建新:因为不管做科技的还是做科教的,还是做教育的,都是新闻工作者。所以只要是新闻工作者,同样面临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做走转改的活动。而且本身走转改也是很有意义的,就是要我们去深入基层,去转变我们的作风,改进文风。
另外一方面,大量的科技的创新也是在基层,在一线,并不只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所以,无论是现实需求,还是我们响应这个号召,都是应该去做这个活动,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义务。
记者归来:作为这次的特别节目,几位觉得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带给观众的。
甄宇:我觉得可能最大的还是观念上的改变,还是刚才池建新老师讲的,您说到创新之前,很多人可能觉得院所里整天在研究高精尖设备,跟国家情况非常相关的科技成果。但其实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除了那些,像这些基层科技,就是普通的。比如说我们去的一个县城的企业,他们做的,把大米的精深加工这块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就是提取大米蛋白。听上去好像跟我们的生活,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但事实上他的大米蛋白提取过程,可以让很多婴儿在没有母乳,吃奶比如吃牛奶,可能会有一些身体不良反应的时候,有了米蛋白。以前米蛋白,全中国,全世界都没有工业线上提取米蛋白。但在中国那样一个县城里,当地的一个企业和当地大学合作,把这个事情做出来了。其实你说创新,我们现在说您觉得它很大,但是我们去之前没有人知道,可能觉得这个事情好像跟我们不相关,但其实切切实实。比如将来你结婚了,我结婚了,我们的孩子会因为这个而受益,这是跟我们的生活接触的很近的事情。
记者归来:我特别想了解,因为现在创新,不管是发展经济也好,或者发展企业也好,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都觉得这个才是未来发展的前景,最重要的一点。你们在采访当中,你们刚才也说了,采访的这些主人公,很多人都是好像看似跟现在做的产业完全没关系。但他们现在,在这个产业当中做得很成功,很优秀,感觉到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吗?或者这些人为什么可以做成功?个人的魅力,有感受吗,在感受当中?
张一泓:这个非常有感受。虽然这回不是聚焦在一个人身上,不是跟着科技特派员去走。但是我们所采访的对象,也确实非常的有鲜明的个性。比如说我在湖南常德做了一个,刚才池建新老师提到的南方牧场这个节目。我们采访的是乳业公司底下的牧场,我们采访的主要对象是这个牧场的厂长,他叫皮辉,他是从79年开始就一直和牛打交道,养牛已经养了30多年了。他是四年前接手的这个牧场,他原来是公司的一个奶源部的部长,后来到了这个牧场做了厂长以后,那个牧场那个时候的景况不是很好。经过他四年的努力,他说他每一年能够让他的奶牛产奶量增长一吨,到现在由原来的四吨,现在已经变到了七吨二左右,已经翻了差不多一倍了。从跟他的采访,跟他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对这个牧场非常的上心,他自己在节目里也说过,养牛是个脚踏实地的工作。他做的一些工作,我看到牧场里这块不好,就需要去改进,看到这个点可以做一些创新,做一些改变,可能让牧场更好,那我就去尝试。比如说他在牧场建了有机肥厂,还建了沼气站,甚至组织当地的农民进行订单农业,给他种饲料。我觉得这些跟养奶牛都不太相干,但是他却把它做成立体的循环的绿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