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海峡两岸 >

[视频]点评台海一周热点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2日 22: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


评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4ab202aebbca4b09a5260d5498f1f1df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我倒认为其实个人游最大特质,将来如果能够成为常态的话,两岸之间一日生活圈,很多城市,不仅包括北京、上海、厦门这些,还有其它更多城市都会变成一日生活圈,这种生活圈包括商务上,商旅、文化、教育,乃至洽公,或者将来有更多朋友们可以在两岸分别不同定居,这些其实都非常非常好,透过这样的方式,它能够更深层体悟,或者是体验,用这种体验方式来了解彼此的生活形态。团进团出毕竟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可是个人游,必须是深层体会当地在地文化,扎扎实实原汁原味,我们想想台湾为什么在之前没有开放个人游呢?当然很重要一个特质就是,团进团出的时候便于管理,个人游到台湾来,那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台湾跟大陆之间的民众,彼此信任感足够了,所以才能够开放个人游,我们试想一下,什么样情况之下,我们会把自己的家门打开?让朋友进来四处看看、随意走走,坦白说就是至亲好友,那个信任感跟情感,一定要浓厚到一定程度,才愿意说我把门打开,你随便走走,到处看看,所以个人游代表了不仅是表面上说对台湾带来更多商机,或者是去看美容,或者做医疗,让自己内在美、外在美都变得更好,不止不止,它更多是彼此情感信任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个人游所代表真正的意义是在这里,它让两岸民众情感又更深构筑了,成为未来,如果两岸要进行更深一层对话的时候,变成一个很重要铺衬底蕴,这一点意义绝对不容小觑。

  主持人:也就说从每个方面来说都具有特别意义,比如说在消费层面,我们看到观光部门公布了一个最新统计资料。2010年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平均每个人每天消费金额大概是245.34美元,首次超过了日本游客,成为消费力最强的游客。大陆游客消费当中,有56%是用于购物的,我想请问唐先生,如果一个普通白领到台湾去个人游,您都推荐去哪些地方购物?

  唐湘龙:第一个,看到这数字的时候,一方面我不意外,首先它戳破了过去,特别是绿营、绿营媒体,台湾因为蓝绿之间对抗跟彼此之间敌视跟仇恨的思维,使得经常会昧着良心讲话,有些报道当中刻意去放大说陆客因为大陆经济水平还是比台湾差一些,所以陆客来台湾节衣缩食,不太舍得花钱,进来人很多,好像花费是有限的,但是这样一个官方统计数字出来了之后,当然会让很多类似这样的报道,或者扭曲事实的声音闭嘴。

  第二,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好东西是不寂寞的。我看到这些大陆朋友们来台湾的时候,花钱的架势,我当然很高兴,我很高兴大陆朋友们跟我一样这么喜欢台湾,这么喜欢台湾的产品。台湾买卖东西其实也不会太复杂,因为,第一个,台湾基本上面都公开标价,它不太会有一些二三十年前那种很奇奇怪怪的,故意拉个价格让你杀,包括我们平常生活当中已经都不太有所谓杀价、讨价还价行为。但如果你去夜市的时候,去某一些特定消费场所,比如夜市,它也许,你买个三件、五件,你可以跟他讨价还价,在你情感上面来讲,得到一点小小胜利的慰藉,杀个10块钱、5块钱,有的时候也很过瘾,这个纯粹是消费当中的乐趣,大家自己去捕捉。但是就我个人来讲,我常常讲不要说全台湾,即使台北这种消费物价比较高的地方,我给观光客们,特别大陆来的朋友们一个非常简单指标,台湾消费水平,只要你真的熟门熟路,你知道在台北怎么样一般的庶民生活,台北是一个可以让你一块美金吃早餐,两块美金吃午餐,三块美金吃晚餐的地方,换句话说,100块台币左右,如果你每天要花100块台币吃晚餐,而且吃得还不是很随便,基本上面鸡鸭鱼肉青菜样样有的,台北是可以办得到的,所以你不要想像台北一定要到那种高档地方,动辄花费多少钱,未必,就看你是不是开始体会台湾庶民生活。到中南部地区来讲,那个消费物价更低了,不过从这个星期看下来,有一些基本的,我给大陆观众朋友们的建议,你来台湾的时候,当然第一个,因为观光客来讲,你交通花费下来会占你成本当中不低的一部分,所以你多利用大众运输工具,到台湾之后,不妨买一张悠游卡,那个悠游卡最少在大台北地区来讲普遍适用,你搭地铁也好,你停车也好,甚至于你购物都可以用悠游卡,你有了这些东西之后,甚至于搭绝大部分大众运输工具,公车等等,那个一卡,就像是在很多大城市里面一样,一卡通,你搭乘大众运输工具,甚至于一般的小额购物都可以满足你。

  第二个,因为大陆观光客来到台湾之后,有很多地方可能你觉得要搭大众运输工具,你不见得很熟悉,大家基于方便,或者时间上面节省,你可能会说叫个出租车吧,出租车,叫一下,手一比,那很方便,可是台湾出租车比较麻烦,台湾出租车分蓝绿的。我很老实说这一部分,你来台湾之前的时候,你最好对台湾出租车车行你做一点点,5分钟就好了,5分钟的小功课,你稍微能够辩识那些车行,然后来台湾之后你要打电话叫出租车是比较好的,叫你比较熟悉的、友善的,不跟你谈政治的,不会对你感觉上面有一种异样眼光的车行,你搭起来会比较舒服一点,避免乘兴而来,结果因为搭出租车败兴而返,那就没有意思了。

  主持人:对于刚才唐先生提到的,是搭什么车出行的问题,其实我到台湾的时候是有过类似经历的,比如说在南部某一个城市,出租车车顶是有灯的,有的亮的是绿色灯,有的亮的是蓝色灯,我真的遇到过亮绿色灯的出租车是在我身边奔驰而过,可能看见我是大陆来的,所以没有载我。接下来我就想请问一下江教授了,比如说大陆游客个人游到台湾,应该选择什么样出行方式比较经济,比较实惠的?

  江岷钦:是,其实行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出门行不行,那要看交通熟不熟。台湾不大,坦白说,如果您是要台北到高雄,一日游也可以做得到,那就搭高铁,台北到高雄大概要90分钟,1200块新台币就可以坐到了。如果你到台中,700块,40分钟也就会到。如果在大台北地区,就像湘龙兄所说的,就买一张地铁卡,地铁卡很方便,现在还做成翠玉白菜方式,收藏自用两相宜。如果说在台北市或者高雄市,坐出租车担心出现有蓝跟绿的情况,你不用担心,我觉得你就选领导品牌。包括在台北,你就问哪一家是最大出租车,计程车,我们称为打的,哪一家最大?用最大这个领导品牌我想就没问题,现在还有这种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你包车,包车的好处就是,一个小时虽然300块新台币,贵一点点,但是他会沿途帮你做解说,这种领导品牌的出租车他们制服非常干净,非常整齐,而且都经过筛选,很重要一点,安全感绝对十足,不论是白天或者黑夜,为什么呢?因为领导品牌的出租车,他们还装有卫星系统,透过这个监视系统,往上,天空往下看,这个车子跑到哪里都知道,所以您的安全可以确保无虞,甚至领导品牌的出租车在车上打出六个字要你放心,哪六个字呢?人在坐天在看,人坐在出租车里面,透过卫星从上面来监视这个出租车有没有乱绕路,来保证你的安全,人在坐天在看,我觉得是非常天才的广告词。当然,除了这个方式以外,地铁是一个方式,它帮助您,如果在台北地区,地铁是很方便的,地铁它不会塞车,而且坐地铁有个好处,体会一下在台湾上下班时间,很多民众在那么拥挤,要挤着上班的情况之下,他们竟然可以慢条斯理、有条不紊,虽然脚步快,但是都还不会有这种你推我挤的情况,其实这一点倒还不错,那是一种生活体验。

  主持人:我们刚刚谈了一大段大陆赴台个人游话题之后,我们再来关注一下马英九竞选办公室,马英九竞选办公室起用的都是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了马英九竞选办公室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才30岁,他们个个都在网络上有脸书,都是网络高手,我想请问一下唐先生,您觉得马英九起用年轻人为自己拼2012,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唐湘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马英九用年轻人当然意在年轻人,这个是很清楚的,因为他在65岁以上的选票是落后的,但是在30岁以下的选票,他过去也都小幅落后,2008年勉强打平,这不是马英九个人的问题,这个是蓝绿之间基本架构问题。所以马英九看到了,包括蔡英文喊出“首投族”等等,都是针对年轻人在进行喊票动作,马英九当然知道这样的招数,所以他必须要透过各种安排,包括人事布局,以及宣传调性,把自己诉求的年龄层要拉低,你可以说他是在讨好年轻人,向年轻人示好。当然他还有另外一层考量,因为蓝绿这两个政治集团,它本身跟年轻次文化结合度的深浅不同,民进党,绿营这一块来讲比较草莽,同时党龄比较浅,所以跟年轻族群之间接轨相对来讲比较好。国民党,蓝军政治集团是一个保守性政治集团,基本上面支持结构大概都是30岁到55岁,60岁之间,这个社会的主力区块,这个是蓝军最主要支持板块。但是,当年轻族群每四年大概会增加130万人左右的时候,对于大选选票流向跟输赢不可小看,所以当然要多着力在这部分,你就看到马英九办公室里面,刻意用了一些年轻的人,大概都30岁左右,透过这样的方式让你知道,作为一个年轻族群,你看我马英九用的人,你看我办公室里面的人,你就知道我不是一个很老派的政治人物,我是非常乐意去跟年轻人互动,跟年轻人攀谈的,它有没有效果?有。第一个,对照民进党来讲,民进党你从最近,包括排出来不分区名单等等,你都可以看出来,其实是一个已经开始迈入到高度成熟期的政党,已经很难再出现新面孔了,这是民进党的一大危机。

  第二个,在年轻人比较熟悉的次文化沟通媒介,比如网络,马英九竞选办公室的年轻部分,这个在未来选战当中来讲,我认为慢慢会有更多加分效果出来。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二位嘉宾对台海一周热点话题做的点评,谢谢。

  唐湘龙:谢谢。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感谢您收看这一期《海峡两岸》,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刘岩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