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十一五”时期,我国没有出现历史上大灾之后大减产的现象,2010年粮食实现连续第7年增产。粮食总产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48亿亩,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7年增加;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2%,再创历史新高。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在各级各部门和亿万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呈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
“十一五”期间,我国粮食连续5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棉花、油料、糖料生产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产量比“十五”末增长10%以上,品种丰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粮食增产的同时,“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供应充足。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产量比“十五”末增长1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8%、99.6%和96.7%,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比重提高。
彻底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四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翻了近一番。
周小川系统回顾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充分肯定了农村金融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持续“双降”,总体实现了盈利,支农的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我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迈上4000元、5000元台阶,年均增长8%以上,增速超过“七五”以来各个时期。。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增量达到766元,刷新历史纪录;实际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自身总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7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实现了连续7年较快增长,增量再创新高。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52%,分别提高4个和16个百分点,标志着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
2010年,全国农业科教系统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中心工作,切实服务产业发展和粮食增产大局,一手抓农业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一手抓科学抗灾减灾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了科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为我国粮食连续实现第七年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粮食连续七年增产】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中国秋粮面积11.49亿亩,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玉米预计比上年增加1200万亩,北方一季稻、南方中稻预计与上年持平。
【菜篮子工程保民生】 随着蔬菜短缺时代的结束,“菜篮子工程”逐渐被排除出各地的工作重点,今年以来菜价的频繁上涨,促使“菜篮子工程”重新获得了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视。
【畜牧业发展亮点多】 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奶业恢复步伐加快,饲料工业持续增长,草原政策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有力,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江苏挖掘增收潜力】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江苏省坚持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的“双轮驱动”战略。与此同时,大力转变收入结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等非农业收入比重。
【双塔农民收入翻番】 朝阳市双塔区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以推进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翻了近一番。
【清远农民收入增加】 记者从清新县扶贫办了解到,与建县初期相比较,清新县农民收入增长了近13倍,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全局中去谋划,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去推动,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 二是必须坚持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投入,保护和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是必须坚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必须坚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保障作用; ★五是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发展体制,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六是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开拓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七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和调动全系统力量,做到全国“一盘棋”,形成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