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谢旭人说,过去5年,财政部门重点加大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在“三农”方面,国家彻底取消了农业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达1250亿元。
“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财政“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分配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民生方面的投入快速增加。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63039.51亿元,同比增长22.4%,而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27.1%,医疗卫生增长29%,住房保障增长24.8%,均高于财政收入增速。
【保障粮食增产】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这一成绩离不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其背后更体现了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撑。
【村级公益事业】 2008年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以来,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
【全面取消农业税】 2006年,农业税走进历史博物馆,农业特产税彻底取消,烟叶税条例制定出台,标志着国家和农民的传统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农村环境整治】 为进一步加大“以奖促治”实施力度,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促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财政出资115亿元整治近2万个村庄。
【新农村建设举措】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推进,各地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扎实工作,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农村网络工程】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设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
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力量做一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称,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支出430多亿,将2009年底到期的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并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与2010年59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规模相比,2011年我国保障房建设目标将达到1000万套,这意味着我国将迎来保障房建设的高峰期。
【三峡工程】 国家财政积极筹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2006年,通过电量加价征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142亿元,拨付工程建设资金109亿元。
【地方民族地区转移】 2000-2006年中央财政对地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由25.5亿元增加到155.6亿元,年均增长44.2%。
【移民区经济发展】 为解决数以千万计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国务院制定了统一的扶持政策,即给予库区移民年人均600元、连续扶持20年的补助政策。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全国两会上透露,2011年学前教育投入30亿元,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预算投入134亿元。2012年教育的支出要达到GDP的4%。
中央财政近日下拨了2011年春季学期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2.4亿元,全国约480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获得资助,资助面约占20%。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表示,财政部门将按照国家部署,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努力确保目标实现。
【科技事业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力度,对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改工作】 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以及国办印发的2011年医改主要工作安排,对医改资金投入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文化事业发展】 截止2010年,中国为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7亿元,初步建成国家、省级、市县、乡镇、村级等五级网络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