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社会图文 >

50年工龄养路工月薪仅300 生活贫寒独住小土屋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0日 13:1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齐鲁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王修华老人拿着一个小纪念品向记者介绍他过去的工作获奖情况。

  (山东)枣庄滕州市南沙河镇后小庄村王修华是个年已72周岁的孤寡老人,他现在还像年轻时一样,每天拿起扫帚到距村庄两公里外的公路上打扫卫生。他辛辛苦苦干了快50年农村养路工了,现在每月才能领到300元的“工资”,老人也因此一直生活贫寒,现在还住在几间小土屋里。

  坚守公路半世纪

  独身住在“坑窝子”

  2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后小庄村,村民们听说要找王修华,便带着记者到他家中。村民指着在几座房屋中间的三间土房说:“你看看,他在这住了几十年,房子还是原来的老房子。”由于这处房子地势低洼,冬冷夏热,雨天又漏水又易涝,村民们把这样的房子称为“坑窝子”。

  看到破旧的屋门紧闭,大家知道王修华和往常一样,又到公路上打扫卫生去了。在距离该村庄大约2公里远的枣济公路上,记者远远地注意到,身穿环卫工作服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路边清扫沙土。“我们经常在路上遇到他,不管天热天冷。他始终是顺着大路,一扫帚一扫帚地清理路边沙土。”随行的同村村民王修忠告诉记者。

  打扫完卫生,王修华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家中。记者与王修华交谈了解到,王修华是1963年经过当时的公社和村里推荐做的养路员,那是全日制工作,从早到晚一直都要在公路上打扫,当时只签过安全协议,没有签过任何其他形式的合同。直到2011年下半年,王修华的工作时间改为非全日制,每天按小时工作,一小时9.8元,现在一天工作两小时左右。前不久,王修华与滕州市公路局王开公路站签订了2012年全年的非全日制计时合同。“如果不签,每月仅有的三百多元收入都没有了,尽管已经自知力不从心,但为了生计还是把合同签了下来。”王修华说。

  荣誉证书一大摞

  生病打针舍不得

  今年春节前后,王修华接连生病两次,但始终未放下手中的工作。村民刘先生说,老人生病期间,上午打扫完卫生,再抽空到镇上的卫生所打点滴,村民们看着都心疼。“有一次他生病了,刚开始还治疗,到后期病还没有好就不去了。村民们问怎么回事,老人家说,手头紧,舍不得打针花钱了。”

  现在王修华靠着每月二三百元的工资和政府每年1500元的“五保”财政补贴维持着生活。在王修华的土房子内,记者注意到,屋内除了坐椅板凳等简单家具外,唯一的家电就是一台电视机。屋里堆了一些土煤渣和枯树枝,老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扫路时捡回来的,也就靠着这些东西烧火过冬。

  在室内,王修华所获的荣誉奖状挂在墙上。王修华介绍说,这几十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工作,因而也得到很多奖状,他小心地把奖状和证书摆在了院子内的香台上,能找到的就30个。“还有一些都损坏了,也就丢弃了。保留着也没有什么用。”王修华说。

  老养路用工方式弊端已显现

  滕州市公路局郭副局长介绍,滕州现在雇有像王修华这样身份的养路员还有200多位,这种用工方式其他地方差不多也是一样的。郭介绍,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为了养护公路,由公路所经过的村庄出劳力来负责,但报酬是村里开“工分”挣钱。后来,公路部门看他们比较辛苦,相应地支付“喝茶钱”,但数额微乎其微,每月几块钱,多的才十几元。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他们也只是获得八九十元的补助。《劳动法》颁布后,按照自愿去留的原则,和养路员们签订了计时工作的相关内容,但不属于劳动合同。同时,补贴也涨到了现在的三百元左右。

  郭局长介绍,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乡镇村级公路的养护几十年沿用当地政府村镇推荐介绍,由公路部门给予一定生活补助的方式。发展到现在,这种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然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对此,滕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张先生介绍,“五保”人员现在都有相应的财政补贴。如果遇到大病等情况,民政等部门可以给予救助。不能劳动了,也可以由村居申请,到敬老院安享晚年。(文/片 记者 孔红星 实习生 牛冠捷)

热词:

  • 王修华
  • 养路工
  • 土屋
  • 工资
  • 工龄
  • 坑窝子
  • 劳动法
  • 非全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