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风波引发VISA“封杀”银联 三大争议成焦点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4日 14:4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visa银联双币卡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中新网6月4日电(杨威) VISA“封杀”银联风波近日渐成媒体关注的焦点,综合各方分析,此番“暗战”有三大焦点,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以清算路径引发的利益之争。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VISA国际组织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中国境内发行的4字头双币种银行卡在境外使用时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违者将被处以罚款。这意味着持有“银联、VISA”双标识卡持卡人将不能再享受银联提供的免收货币转换费和其他增值服务。

  此外,最新的消息称,中国银行业协会将出面调解中国银联和VISA之间的矛盾,但中国银行业协会并未证实此事。据测算,国内将有超过5000万张信用卡将受此次风波的影响。

  焦点一:VISA“封杀”有何目的?

  自上世纪80年代起,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国际卡组织即进入中国,但时至今日,其角色主要限于同中资银行合作发行双币卡,以此同银联在“营销银行”的环节进行“非对称”的竞争和博弈。

  目前,双币卡并不能让VISA等国际卡组织在境内业务中获得收益,其境外交易还面临着银联在海外的“通道”竞争。

  尽管VISA表示,此举并非“封杀”银联,“62”打头的银联标准卡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走银联的通道。但是,在业内人士以及专家看来,此番“暗战”风波,是利益之争的升级。

  有分析认为,中国银联在海外市场的迅猛扩展已触及国际卡组织巨头VISA的核心利益。业内人士分析,VISA和银联都主营银行卡跨行转接业务,信用卡刷谁的清算通道,商户就要向谁付手续费,而这其中的利益随着中国人在境外消费额的增加是相当可观的。

  对此,专家们认为,面对赢利空间巨大的中国市场,全球信用卡公司越来越苦于业务空间有限,而中国银联则几乎垄断着中国境内的银行卡清算渠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馋涎欲滴和海外业务被银联日益侵蚀最终导致了VISA此举。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一方面,VISA投入大量成本培育中国银行卡市场,但实际上并未盈利,国内市场基本上被银联掌控,VISA的盈利主要靠境外刷卡这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成功拓展东南亚市场后,银联在欧洲的网络也日益强大。因此可以说,目前“银联主内,VISA主外”这个曾经被双方默认的市场格局近年来有了较大变化。

  焦点二:“暗战”风波影响几何?

  据此间媒体分析称,此次“暗战”风波,可能不仅对银联造成巨大损失,同时VISA也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甚至双币卡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银联或损失巨大

  央行统计,截至2009年末,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为18555.56万张,同比增长30.4%。据此间媒体报道,有Visa标识的双币卡其实暗藏玄机,这一玄机或将导致中国银联一旦被Visa的封杀,将导致巨大损失。

  据某银行人士表示,目前双币卡已经成为国内信用卡市场的主流,其中Visa就占了半壁江山,剩余包括MasterCard(万事达卡)、JCB、美国运通。如果近1.9亿张卡里每年有5%的卡曾到国外消费过,按照人均消费2000美元计算,每年消费总额就将高达190亿美元,中国银联一旦被封杀,也就意味着被剥夺了到海外参与竞争的机会。

  或影响VISA自身利益

  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中国境内发行的大多数双币种信用卡都是由中国银联、VISA和Master组织发行的,中国的持卡人在境外刷卡消费,如果走银联通道,可直接将外汇转换成人民币,不仅还款方便还可免收外汇结算手续费。但如果走VISA的清算通道,成本将提高。

  VISA此番举动如果增加了消费者的持卡消费成本,在消费者相当重视成本、选择余地愈来愈多的情况下,用VISA卡的消费者数量将受到削减,影响自己的利益。

  双币卡或退出历史舞台

  业内人士表示,双币种卡背后是VISA等国际银行卡组织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以及与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银联的利益博弈。此次如果VISA果真全面实施禁止会员银行为银联提供清算通道,银联和外卡组织的正面冲突在所难免。

  同时,有分析甚至指出,双币种卡是中国银行卡发展的特殊历史造成的,此次VISA向会员银行施压后,很可能万事达等组织也会采取同样行动。央行必须对目前还在发行双币种信用卡进行重新规范,双币卡可能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