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上海1月25日电(记者潘清)刚刚过去的农历兔年,股市调整、债市震荡让投资难度骤然加大,CPI居高不下更使得“战胜通胀”成为百姓理财的“第一目标”。
站在龙年新春的门槛上回眸,让我们审视兔年理财市场的几大热词,并尝试从中窥探龙年的投资之道。
从“跑赢通胀”到“调整预期”
兔年的前半程,CPI不断攀升,并在2011年7月达到同比增幅6.5%的峰值。为了对抗通胀,央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让投资市场面临流动性困局。
物价的不断上涨让老百姓感觉“压力山大”,“跑赢通胀”不仅成为兔年理财市场最热火的字眼,也成为人们衡量投资收益的首要标准。
在“战通胀”的过程中,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持续热销。来自《理财周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末,各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了1.65万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14.63万亿元,较上年全年翻了一番。在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节节攀升。2011年前三季度,上述产品的发行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14%,其中16款甚至超过10%。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基金市场。在偏股偏债产品几乎“全军覆没”的同时,沉寂已久的货币基金异军突起,成为全年唯一取得正收益的品种。2011年末,“12580财富经”对其全国400多万手机用户进行的一项客户调查显示,44%的受访者青睐以货币基金作为短线理财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兔年后半程CPI不断回落,“跑赢通胀”的难度或许在龙年会有所减退。不过许多理财专家建议,未来投资者仍应“合理调整收益预期”。
事实上,在收益空间不断收窄的当下,保持平和心态已然成为人们提升投资幸福感的重要前提。
12 3 下一页 1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