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中国视频 >

[新闻周刊]20111105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5日 23: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614b5978acff4e029ed8b197598a975e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白岩松:过去这一周,我的一位老大哥每天都给我发一两次的短信,通报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一会儿有毒害一会儿严重污染,直到有一天变轻度污染了老大哥才在短信中松了一口气,显然他的数据并不是来自于北京气象台或者环保局,短信中的有毒害的空气,你一看报纸,哎,才是轻度污染,怎么着?同一个城市这空气质量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背后的奥妙到底是什么呢?

    短片二 pm2.5 必须推行的标准?

    有早练习惯的朋友们,今天最好能够把户外运动改在室内进行,因为浓重的雾气中夹杂着很多有害的物质。

    市民1:我们不讲究,可能早上有一点雾有点霾,对吧,阴霾不大清楚。

    市民2:有雾,我不在乎。

    呼吸科门诊候诊区

    播报:据了解北京市朝阳医院呼吸科周一的门诊量就达到了530人次。

    市民:雾霾天气以后我就感觉到有点咳嗽。

    就在大雾笼罩了大半个中国的时候,与空气质量相关的讨论,也随着一部新规继续升温。11月1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并首度对PM2.5测定方法进行规范。PM2.5,也就是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个原本属于专业领域的词汇也进入了公众视野。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郝吉明:这个PM10和PM2.5,就是来表征大气当中颗粒物的两个量,小于10个微米,或者是小于2.5个微米以下的粒子。实际上我们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中,虽然没包括PM2.5,但是科技界包括大学,包括研究机构,已经高度的关注PM2.5的污染的情况。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潘小川:PM10就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一般被翻译成细颗粒物,我们一般来说PM2.5颗粒更细更容易进入到肺的深部,一般来说对健康影响更大一些。

    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从1996年起,PM10就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而近年来被公认为对人体危害更大的PM2.5尚未纳入。从2004年起,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和同事在校园设置观测点,监测空气中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附近医院心血管等急诊患者数量的变化。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潘小川:PM2.5每增加10个微克立方米,这个增加一般指的是在超过标准以后的增加,相应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急诊的人数,以及因为心血管疾病的人死亡的人数,大概是增加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六到七这样一个比例,高血压的病人,在医院的急诊会增加5%左右。

    PM2.5,空气中的超细悬浮颗粒,曾经被忽视的隐形杀手,因为危害大又极难防治,大多数发达国家已陆续将PM2.5纳入监测并强行限制。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也对PM2.5年平均浓度进行了限值。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潘小川:PM2.5 它吸附的一些大气里面那些毒性物质,各种各样的毒性物质,包括像致癌物,包括致一些生殖系统危害的物质,它进入到呼吸道以后,进入全身吸收了,对体内的影响,是全身的效应,包括肿瘤、生殖危害都有。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副主任 李健军:人的呼吸系统,它就是一个比较天然的,把颗粒物分级的一个系统,就是说比较粗的颗粒物PM10可能进入到鼻腔,更细微一点5微米这个范围的话,可以进入到咽喉。那么PM2.5,就等于是2.5微米以下的这种颗粒物,它就进到支气管,或者支气管的末梢,那么再细的超细的粒子,像PM1或者PM0.1话,那么它就进入到肺泡,通过血液,或者是体液,它是可以转移到全身。

    正处于工业时代且机动车急剧增长的中国城市,似乎要开始直面空气中那些越小越致命的颗粒。自2007年开始,环保部在10个城市对PM2.5进行试点监测。本周,当环保部对PM2.5测定方法首度规范之时,很多人在猜测,PM2.5被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强制指标还有多久?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潘小川:反正也有一些不同意见吧,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希望能够尽快的把这个指标能够执行,能够更准确的更客观的能够来反应空气质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就是更贴近与健康效应方面的一些指标,一些调整,英文叫health first,应该都是以健康为基础的标准、指标、体系,应该是往这个方向建立,这也是环保部的一个方向,我们也跟环保部建议过。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郝吉明:这是一个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把PM2.5引入,所以中国也是在讨论,把PM2.5引入。国家环保部在征求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意见,在修订的意见当中,已经把PM2.5纳入了视野。

    白岩松:每年北京的蓝天计划都在增长,每一年的新目标也都能实现,而一旦有市民用亲身的感受和肉眼来小小的怀疑一下,总会有专家立即出来劝告市民,您别相信您的眼睛跟身体,要相信我的标准跟数据,于是我们就闭嘴。可是一年又一年,我们的学问也在增长,终于快奔专家的路子上去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如果开始启用新的标准,也就是很专业的PM2.5作为强制性的监测指标,我们的蓝天数据将很难达标。但是与其掩耳盗铃,不如重新开始,让公众对未来的信任尽早达标。

    短片三:

    2011年11月3日,北京又是薄雾笼罩,位于城北的亚运村汽车市场内,副市长洪峰正与环保部门负责人一起考察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情况。从今年8月1日起,北京市对使用6年以上的老旧机动车淘汰或者以旧换新实行补贴,每辆车最高补贴1万4500元。花这么大力气是因为,在北京这座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的大城市中,尾气污染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 杜少中:机动车排放的特点呢,低空排放,对人体影响直接,而且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构成复杂,致癌物质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多,对人体影响,健康影响大,因此机动车污染防治,始终是我们大气污染防治当中的一个重点。

    这是一张业内公认的污染颗粒物来源图。可以看到,柴油车尾气中超过92%是直径2.5微米以下颗粒,原油燃烧排放气体中2.5微米以下颗粒更是占到97%,事实上,包括煤和石油在内的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工业气体排放和建筑工地扬尘,正是城市中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 杜少中:因为我们每年的开复工面积比较大,都在1亿多平方米,这样的开工面积,有人测算过,说是整个欧洲建筑面积的总和的3倍。

    北京目前的主要污染问题就是可吸入颗粒物超标,95%以上的超标天,都是颗粒物超标,四项主要污染指标中的其他三项都能达标,但可吸入颗粒物这一项,每年都要超过国家标准20%。目前我国考量空气污染,用的还是PM10也就是直径10微米颗粒物这个标准,如果监测更难控制的PM2.5,达标难度更大。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 杜少中:这个PM2.5监测并且考核是迟早的事,因为我们原来是总悬浮物颗粒物,后来叫可吸入颗粒物,那它就是从粒径100微米以下,到粒径10微米以下的,然后将来粒径在2.5微米1微米以下这都是一个很必然的,不断地加严,不断地推进这样一个进程。

    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郝吉明:人家逐渐地不少的国家,过渡到PM2.5,你不过渡那不也是落伍的一个表示吗?所以我感觉(PM2.5)纳入标准,可能对推动空气质量的改善是一种动力,不是一种阻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一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