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中国图文 >

精神卫生法草案:规范非自愿入院患者评估流程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5日 08: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广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中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09年,对于广州的何锦荣和深圳的邹宜均来说,是一个恐惧与无助的年份,那一年,他们分别被自己的家人,作为精神病人送进了医院。当时,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热议,以至于一家媒体发出这样的担忧:“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面临着随时被别有用心者送进精神病院的可能。而且,你救助无门”。

  然而,就在昨天,这种“救助无门”的状况或许会有所改善。1985年调研起草,历经数十次修改,昨天,《精神卫生法草案》终于正式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磕磕绊绊,26载,一部法律的出台,为何如此纠结?

  最近几年,与精神卫生有关的话题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从深圳女子邹宜均,到广州千万富翁何锦荣,因为利益纠纷所出现的“被精神病”现象越来越多,而精神病院现有的收治制度也饱受诟病。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我国当前存在的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陈竺:一是,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水平偏低,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尚未得到全面、有效保障。二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不到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强制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程序缺失,个别地方发生的强制收治案例引起患者及其亲属的强烈质疑,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从1985年开始,卫生部就开始牵头起草《精神卫生法》,但对于为什么在26年之后才形成统一的立法草案,曾参与精神卫生法草案论证过程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谢斌表示,部分“被精神病”事件对于立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对于立法需求的提升。

  谢斌:精神卫生法经过20几年没有通过,那个时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法不受重视,没有人去关注。那么这一次可能是因为在立法的进程中有一些不同的解读,因为出现过一些“被精神病”这样一些报道以后,从不同的利益群体都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卫生相关的法里面,对这个的立法的关注是最多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朱心蕊

热词:

  • 精神障碍患者
  • 自愿入院
  • 出院
  •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