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
视频截图 |
![]() |
视频截图 |
|
视频截图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裸婚,无奈的抗争,还是幸福的浪漫?从一无所有到安身立命,一群孤独的创造者。从一张结婚证开始的奋斗,精彩与否,冷暖自知。
“裸婚”要面对无形的社会压力
选择“裸婚”需要勇气,需要面对周围亲朋好友的眼光、询问甚至质疑。当今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白手起家”、无房无车的“裸婚”一族面对着无形的社会压力。
然而,在房价高企的大城市,仅凭两个人的经济能力,买不起房子的很正常,买得起得才是少数。几乎所有的年轻人一旦选择买房,就要面对平均二十年的还贷期。养房和养家的巨大压力,会慢慢磨平他们的激情和浪漫。
梦想碰撞现实 散落一地无奈
有人的梦想正在和高昂的房价碰撞,有人也在步入婚姻的殿堂。梦想和现实之间的交锋,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留下奋斗的印记,让人很难评说其中的复杂和苦涩。一对夫妻的三分之二的收入都花费在房贷和租房上,丈夫努力工作,妻子只能忍受孤独。
对选择裸婚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原本的初衷是在白纸上创造美好的未来。然而面对高企的房价,他们不得不面对无奈的现实。
选择了房子 就是放弃了其他的可能
选择了裸婚,就是选择了单行线,与其说裸婚是两个人牵手的浪漫,不如说是两个孤立无援的人相依为命的陪伴。房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年轻人的发展。选择房子,值不值?房子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但房子的附加值实在太多,使人失去了一些创造未知经历的可能性,这不能说不令人遗憾。
到底要遵从社会价值 还是遵从心灵的感受
专家认为,要分人看待,也和社会环境有关。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更多的是和他人保持一致。如果和别人不同,则会有很大的压力。或许选择不买房,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会受到来自身边人的“议论”。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盖房立业”的观念根深蒂固。而每一个选择“裸婚”的年轻人,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
>>>本期文稿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每年的秋天,都会是收获爱情的季节,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收入条件,决定了新人们不一样的收获方式。人们能在大街上看到的、是传统的结婚方式,婚纱、车队、喜酒和亲朋好友的祝福。
孙文文在今年4月结束了长达六年的爱情长跑,和男友领了结婚证。但她并不打算在北京用传统的方式步入婚姻殿堂,她选择的是裸婚。
孙文文:不打算在北京准备结婚仪式,可能会回老家,然后请家里的亲朋好友聚一聚,小办一下回家,在北京根本就没有考虑。
记者:为什么?
孙文文:回家里接受亲人的祝福,我就挺满足的了,北京的话也可能是现在只是这么想,回家举办完婚礼,然后回到北京以后,再请比较玩到一块的朋友,然后聚一下,不会再举行典礼了,只是大家聚在一块吃个饭,就这样。
记者:你想你这种状况被别人叫做裸婚,那你怎么去看待别人给你们的这个称呼?
孙文文:其实我都不知道我自己,现在裸婚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话语,就感觉自己莫名其妙地就加入了这个裸婚了。其实我觉得裸婚是两个人的事情,然后,怎么说呢?就是……还是那句话,我觉得两个人在一块,然后自己感觉,幸福甜蜜就可以了。
解说:没有房子、没有汽车、没有婚礼、没有蜜月旅行,没有结婚钻戒,双方只是领取结婚证就算完成结婚,这种结婚方式在今天被称为裸婚,裸婚一方面被人们看成是当代年轻人克服社会环境压力的一种抗争,也被看成是一种从无到有、携手并进继而获得最终幸福的浪漫。
而究竟是无奈的抗争还是幸福的浪漫,能够真正体会其间酸甜苦辣的、只有那些身在其间的人。
记者:这个女孩子要进入婚姻是需要一系列的心理上、还有物质上的保障的,这些不仅你关心,可能你妈妈也关心。
孙文文:家里人很关心。
记者:这个事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孙文文:房子的问题是我们,因为每次回我老家,我们家里人也会问,你房子准备在哪儿买呀?在北京还是什么?我说房子会买,但是,干嘛非要在北京买?
记者:你这个说法能不能说服你的家人?
孙文文:我觉得我家人,他们好像不太说,一定要在北京有个房子你才要结婚什么的,我觉得他们都是说,我自己过得舒服就行,我自己认为就是说,我在北京不一定非得要有房,跟我老公在一块租房也行。
记者:租房有一种稳定感吗?心理上。
孙文文:我现在没感觉有什么不稳定,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挺踏实的,其实不是我们不想买房,说白了就是在北京房价太高了买不起。
记者:你们两个决定结婚的时候对未来有把握吗?
孙文文:想得比较少,没想到往后,有些比较好的姐妹,她们就会一针见血地跟我说:你老公现在有什么你就跟他结婚?你们现在有资本结婚吗?会这样说我。
记者:可能你会反驳,本能地就会反驳。
孙文文:我会反驳,我有时候还会打肿脸充胖子,回去会跟我老公念叨。
记者:会念叨。
孙文文:会念叨,其实我这边不太跟我老公聊太多,我也怕他压力大,然后他也怕我想太多,有时候就跟朋友聊,她们也会反过来安慰我,你老公那么努力,可能将来什么都会有的,就这样说。
解说:在房价高企的大城市,对与孙文文同龄的人而言,仅凭两个人的经济实力,买不起房子很正常,买得起房子的倒是少数。于是在没有房子和其他物质准备的前提下坚守爱情,以及过程中面对社会价值标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最初决定裸婚的时候很难事先预料到的。
卢斌今年27岁,他在结婚的时候并没有定义自己是不是属于裸婚,在他看来,幸福、是两个人的事情,不应该由钱的数量而决定。
记者:你们夫妻两个现在都在北京工作?
卢斌:对,都在同一个单位。
记者:在同一个的单位?
卢斌:对。
记者:那你们两个在结婚的时候有没有充分的物质准备?
卢斌:没有。
记者:房是住的是什么房?
卢斌:现在住的单位的宿舍。
记者:宿舍是什么概念?就是男生跟男生住一块儿,女生跟女生住一块儿?
卢斌:对,完了以后呢,到最后的话 因为我们结婚了,结婚的完了以后,单位就考虑到说现在给你们两个暂时先给一间,就说我们到单位里面给了一间。
记者:就相当于夫妻房那样的?就是一个小屋子?
卢斌:对,就是一个小屋。
记者:有卫生间吗?
卢斌:没有。
记者:有厨房吗?
卢斌:没有,就放两张床。
记者:两张床?
卢斌:因为我们当时的话,公司分的嘛,两个人一个宿舍嘛,就两张床。
记者:一并?
卢斌:对,两张床,完了以后呢,就是一个电视,一个衣柜,就行了。
记者:就这么地就娶媳妇了
解说:卢斌的裸婚在同龄人中算是很彻底的,结婚以前,在卢斌看来,真正的孝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通过自己的勤劳孝敬父母、打拼未来,小两口虽然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但仍然在努力工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但是很快,他就做出了买房的决定,亲朋好友也开始凑钱为他付首付。
卢斌:没结婚之前呢,就说是我们两个的话,就说是紧紧巴巴的也可以,现在的话就有点困难了,今年不是刚有孩子了嘛。
记者:又有孩子了?
卢斌:对,就有点很紧张的那种感觉了。
记者:可是你们一旦要是投资买了房的话,那高额的这个贷款,不就是把你们两个都给套住了吗?
卢斌:现在的话,那也没办法,社会就这样。
记者:那这一套房下来多少钱?
卢斌:有35万。
记者:多大面积?
卢斌:50平米,就把首付给人家付了,以后的话慢慢再给人家还呗,因为话以后我们两个再努力努力,涨点工资。
记者:你估计有多长时间,你得为了这个以房子为中心在进行?
卢斌:我估计的话,把这些贷款都还完怎么也得十几年二十年吧。
记者:那你就是说,你二十七岁今年。
卢斌:对。
记者:得到40岁。
卢斌:对,就是按正常的这么说的话,假如说是以后工作努力了,发展好的话,可能会快一点。
记者:那怎么也得三十岁。
卢斌:对,三十多,三十五岁的。
记者:也就是最快三十五岁,正常四十岁。
卢斌:差不多就是这样。
记者:那可是二十六七岁到三十五岁之间最好的一段。
卢斌:那就是当房奴给人家还贷款呗。
记者:那你人生的追求呢?
卢斌:对现在的话,人生的追求啊什么的,我们都没想过,很现实的,房子买了,给人家把贷款还完了。
记者:那你不也就相应进入中年了吗?
卢斌:是。
记者:那你这年轻,又年轻在哪儿了?
卢斌:这个的话,对这些年轻人来说的话,年轻的话,只要一买房那就没有年轻了,都是这样。
解说:当裸婚的浪漫结束的时候,卢斌可以年少轻狂的幸福时光也就随之结束了。从签订购房贷款协议那天起,每个月卢斌都需要把自己的青春和想象力交给银行。
和卢斌一样,几乎所有裸婚的年轻人一旦选择买房,就意味着20年以上的还贷周期和来自家庭生活的各种压力,开始一点一点地磨平裸婚最初的浪漫。养房和养家的负担,也就开始让年轻人的冒险精神慢慢远离他们的生活,原本属于中年人性格当中的沉稳和规矩、在潜移默化中置换着年轻人气质当中的激情和冲动。
记者:如果在成长期、在发展期的年轻人,都是像中年人一样去急于找到自己的这种生活的安稳、安定的话,那对整体这个社会来说,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王俊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好多现在的年轻人实际上就是说他已经很现实了,在这个年龄本来是应该有更多幻想、梦想,就是说最起码去尝试的时候,但是他们已经很现实了,所以这个成为一种整个的社会,好像是成了认可的这样一个东西,比如说我们现在说裸婚的这个事情,就个人奋斗的这样一个价值还存在不存在?实际上买房现在要一大笔钱,但就是说你为什么很多家庭没有选择,比如说让这个孩子创业呢?大家的这种社会的共识好像没有在这个上面,你比如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是靠那些小企业,特别是那种类似我们说的个体户这样的小的企业推动了,但现在我们整个这个环境,大家没有说我有钱把他拿出来,支持他们去创业,尽管他可能工作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先给他买了房子,社会这种评价标准是偏颇的。
解说:夏民在2002年结婚的时候,只有5000块钱,他一再错过了在北京买房的最佳时机,在近10年的裸婚生活里,夏民自己打拼出一份可以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也拥有了一个在他看来还算幸福的家。
记者:你们两个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夏民:2002年5月份,我们结婚的时候也没有说一定要在北京,像现在先谈好条件以后你们才能结婚,要有房、要有车,要有北京有这了,那了你才结婚的,当时我们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