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首播: |
CCTV-1 |
6月28日 19:38 |
重播: |
CCTV-1 |
6月29日 06:10 |
|
CCTV-新闻 |
6月29日 04:42 |
|
CCTV-新闻 |
6月29日 15:15 |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被核辐射过的牛奶煮开了能不能喝?纳米衣有啥用?新能源真的清洁吗?通过气味能发现癌症吗?面对这些问题,有的人回答不出,有的人想知道,可又不知道到哪儿去找答案,还有的人也不想去深究。这样的现象,让人们思索全民科学素质这个话题。
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对落后
被核辐射过的牛奶煮开了是否能喝?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呢?记者在北京的一家超市门口随机采访了十个人,其中,有四个人说不清楚,有三个人说可以喝,还有三个人说不能喝,而正确答案是不能喝。这道题是我国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问卷中的一道题。在这个问卷中,这种有关科学知识的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是在2010年年底公布的,这次调查从三个方面定量测度了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除了必要的科学知识,还有是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经综合测算,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是3.27%。
我国的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从1992年开始的,最初的调查结果是0.5%,而2005年的结果也只有1.6%。这五年来虽然增长很快,达到了3.27%,但是仍然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
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
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主要还是电视、报纸和人之间的交流。我国进行科学报道的媒体只是极少数。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晚报等,几乎都没有设置科学新闻的版面。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报刊亭,发现原来一些在报刊亭出售的科普类的报刊已经不见了,有的报刊亭甚至已经见不到一本和科普有关的报刊了。
在城市里利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人群正在快速上升,在这次调查中发现,这部分人已占26.6%。那么这些人都是通过什么网站获取科技信息呢?通过门户网站搜索科技信息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是据了解,我国目前已有的600多家科普网站很少有人知道。记者发现,目前这600多家科普网站大部分都隶属于政府部门或机构,在网站首页占主要位置的都是本部门的消息。
“科学松鼠会”让科学也流行
在采访中一个女孩的回答却让记者有了新的发现。一个名为“科学松鼠会”的网站在年轻人中广为流行。那么“科学松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呢?它为什么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呢?
打开“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科学知识,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克林顿减肥与植物饮食”、“亦敌亦友大肠杆菌”、“起云剂来了,饮料还能喝吗”。在“科学松鼠会”的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剥开科学的坚果”。意思是,科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像味道鲜美却又不方便吃的坚果,而他们就是要像松鼠一样,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那么这些正在剥坚果的松鼠都是些什么人呢?
嵇晓华是“科学松鼠会”的创办者,在“科学松鼠会”大家都管他叫姬十三,而姬十三要比他的真名更有知名度。现在“科学松鼠会”已经创办三年了,“松鼠”已经由当年的十几个发展到了上百个。这上百个“松鼠”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7岁。这些年轻人绝大多数受过科学专业训练,喜欢写作,姬十三本人就是复旦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博士。
任何一个热点问题中的科学问题,几乎都能在松鼠会的网站找到解释。这篇“起云剂来了,饮料还能喝吗”就对什么是起云剂和塑化剂做了详细解释。这些“松鼠”们的口号是“让科学也流行”。
我国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是从2001年开始的,目标是力争到2049年在我国实现人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既包括科学知识,更包括国民的科学思维方法。“人人”,这是很硬的指标,从目前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3.27%的公民比例到人人,有太长的路要走。只靠原来的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显然还不够,而“科学松鼠会”的年轻人,以生动有趣的手段传播科学,让科学变得妙趣横生、简单实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科学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