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6月7日,在北京汇文中学考点外,一名家长开车送考生赴考。当日是2011年全国高考第一天,共有约933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往届生报名较去年减幅15%。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75万名,平均录取率约为72.3%。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资料图片)
新华网太原6月8日专电(记者刘云伶 王学涛)尽管每年都有“关照高考要适可而止”的呼吁见诸报端,社会各方和家长对高考的“呵护”却有增无减。考生俨然成了温室花朵,经不得丝毫风吹草动,考生神经紧张度也陡增。
太原市一所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如今很多考生已经听不得任何声响,心理承受能力明显脆弱。近年内曾有考生因窗帘被风吹动而焦虑不安,后来进行投诉;还有考生总感觉监考老师窃窃私语,经学校核查和医生诊断实为幻觉,该考生被怀疑已患精神疾病。
“陪考只会让孩子觉得压力大、自己娇贵,好处寥寥。”太原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一位人士说,家长陪考弊大于利的说法已屡见不鲜,却并不能扭转很多学生家长惴惴不安的心理。
一些教师认为,包括家长陪考、给孩子定志愿等在内的许多举动,无形中会给孩子诸多压力,也已成为导致孩子出现精神疾患的重要原因。
“家长们忘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录取率远不如现在高,可包括很多家长在内的考生们,高考时自己骑着自行车就去了。”太原市第63中学校长唐丽达说,父母对高考举重若轻,孩子才可轻松如常地应对,这在很多考生身上都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