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2012两会 >

[煊一会客厅] 纪宝成:提倡生一胎 允许生二胎 不准生三胎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8日 18: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174f7406ffd645618855f8500f5dd48a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记者曹煊一):3月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网络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煊一会客厅》,我是煊一,本期我们为您采访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原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欢迎纪代表!您已经是连续五年提建议说要放宽二胎生育的这样一个政策,而且您还提倡农村城市都开放。但是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人认为说放开二胎政策会导致人口的暴涨,您为什么会觉得一定要放开二胎的这样一个生育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 原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我这是第五次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放开二胎的这样一个建议案,我大概基本的意思就是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不准生三个,少数民族地区除外,可以另行制定政策。同时我这个建议是“城乡同策”,城市和乡镇同一个政策;“同地同策”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政策,不分人群,不分民族,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政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已经31年,31年前,1980年当时中国这个人口规模过大这个紧张状况非常严重,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不利,所以当时中央决定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它是正确的,而且这30年效果是明显的,至少中国少生了3亿多人吧,这个好处就不多说了,整个社会受了大量的人口红利。那么现在为什么要改呢?应当说独生子女政策是一个迫不得已的政策,是被迫采取的政策,它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政策。应当说作为人类繁衍的需要,家庭和谐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生两个孩子可能是比较恰当的,根据我们中国的情况,比较恰当,比较好的。独生子女政策不能认为是一个理想化的政策,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是迫不得已的政策。
   
      主持人:您这个主要原因是不是也考虑到了未来老龄化社会的这样一个结果?
   
      纪宝成:出现问题了,为什么要改呢?现在出现问题。第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可以说是未富先老就开始了,这一次人口普查,我们60岁以上人口比上一次人口普查又增加了将近3个百分点。青壮年劳动力实际上开始下降,14岁和14岁以下的人口,这次人口普查比上一次人口普查减少了6个百分点,这就说青壮年劳动力在减少,老年人口在增加。同时性格比,人口的性格比,长时间属于不正常状态,基本上一直徘徊在120左右,119、118、120,甚至120多一点,这个男性公民比女性公民多出这么多出来,这个对未来的社会产生的问题可以想见。
   
      另外,这个独生子女的家庭它的脆弱性是有目共睹的。汶川大地震就可以看出来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把家庭搞得那么脆弱呢?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根据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而且我们目前总合生育率,就是每一对夫妇生多少孩子?总合生育率现在已经下降了1.6,而且长时间保持在1.6、1.7,这个状况已经出现了将近一二十年时间了,保持这样一个状况。那么世代延续所需要的总合生育率应当是2.1,每对夫妇生2.1个孩子,那么这个人口的规模世代延续,总体水平才能保持下来。那么我们国家人口比较多,根据我们国家人口战略的研究,中国的最高人口,将控制在15亿左右,那么沿着这样一个目标,总合生育率1.8是适宜的,是适宜的。所以现在1.6,跟2.1比较空间很大;跟1.8比较,也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觉得既有必要产生那么多问题,同时也可能来实现这个政策。有人担心说,你一放开是不是会爆炸?我刚才讲,第一,它是有空间的,我们讲如果真的实行,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不准生三个执行下来,城市人口现在跟农村人口各50%,根据多年的抽样调查,城市人口至少大概有5%左右是不生育的,各种各样的人不生育,大概95%可以生育。经过调查,抽样调查,我们人民大学人口学进行调查,城市如果放开二胎的话,城市的夫妇愿意生两个孩子大概占52%左右,那么由于相互影响,真正放开可能会达到80%,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生俩,估计80%的人愿意生两个的话,那么我们现在一半人口,算下来总合生育率城市就是1.6。
   
      主持人:这样的话是不会造成人口暴涨的。
   
      纪宝成:不会暴涨,农村生两个,平均下来全国也是1.8,也就1.8左右。那么它不可能造成人口暴涨。但是为了防止人口波动太大,所以这个放开是有序的,首先是双独子女,可以生一个、生两个;然后单独子女可以生两个,单独子女放开以后,迅速的就是若干个省市,特别生育率比较低的城市先行一步放开二胎,然后接着其他省市放开二胎,三五年之内,一年放七八个省,三五年之内我们全面放开,那么这样子只要有序地来进行的话,它不可能产生大规模暴涨,不可能的。而且事实上,我们在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时候,我们国家留了几个地方做试点,就是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就是河北的承德地区,湖北的恩施地区,甘肃的九泉地区,山西省的晋城县,他们一直没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了这么30多年下来以后,它并没发生什么人口爆炸,它生育率也是比较低的。
   
      主持人:就是有这些例子我们能看到。
   
      纪宝成:有这些例子,有实践证明,所以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个人认为,现在应当当机立断,立即实施,立即启动。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纪宝成: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应该抱着对历史负责,对我们国家长远发展负责,改变这个生育政策,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要说公共政策,这是最大的公共政策之一;要说惠民问题,这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所以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希望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部署、有序地放开,尽快地实现。我想希望三五年之内,能够全面实现放开二胎。
   
      主持人:那您看放宽二胎政策,您已经连续五年提出这个议案了,到今年为止您感觉到国家层面有没有开始关注?想要放开这个政策?
   
      纪宝成:我认为实际上已经在启动,比如说双独子女可以多生一个,这个实际上已经开始行动了。我现在马上希望能够单独地生两个,现在双独的已经开始了,逐步地进行,但是这个时间,速度应该加快,不要犹豫不决,不要举棋不定,从长远来考虑,我认为不存在什么问题。再一个,计划生育的任务重不重?还是很重,它还是计划生育,还是第一个政策,这个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这一点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它实行的具体方式,因时因地它产生变化。中共中央在1980年给全体共产党员一封信,说30年后,人口规模过度紧张的状况将会有所缓和,到那时候就可以采取新的人口政策了,新的生育政策了,现在31年了,中央当时的预计非常准确,过度紧张的人口状况已经缓和,所以现在实行新的政策,此其实也,希望我们的政府尽快支持。
   
      主持人:好,这是关于放宽二胎剩余政策的话题!还有一个就是,您作为原人民大学的校长,好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对于教育公平问题,这个也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这样一个问题,而且也是挺难解决的问题,您怎么看?
   
      纪宝成:这个社会的公平公正是体现在方方面面,是全体人民追求的一个目标,这个我们无可非议,完全正确,应当实行公平政策。那么这个教育问题涉及到改变人家庭的命运,改变人生的命运,所以人人都会关心,所以这次总理讲了,教育是寄托着人民的希望,但是这个公平、公正,公平的问题,它主要指你机会的公平,主要指的是教育资源的公平,教育资源的公平最重要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配置应当均等化。但是实际上它还会产生不平衡,因为软件不一样,校长的治理能力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教师的水平不一样,尽管你硬件是完全一样,运行若干年以后它还是不一样。所以,追求纯粹的公平,这个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我们政府能做到的,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应当是公平的,特别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在入学的机会上它应当是公平的,我觉得主要是这几个公平,资源配置是均衡的,入学机会应当是公平的,能够做到这一些,基本上就可以了,但要努力做的,不能完全均等化的就提高师资的质量,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软件上它会不可能完全整齐划一,但是要有个追求,追求最佳,这样子我们就可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一点,所以公平问题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而且也不能盲目地用在所有的方面,因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那是比较难的事情,这是比较难的,它的分类,非义务教育阶段,那情况又有所区别,世界上任何国家它做不到绝对的平衡,每个学校都是一样,它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对这样一种状况,老百姓应当合理地期待,不要过度地解读,不要把这种变成一种绝对的公平,因为绝对公平是不行的,但是我觉得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学生问题,在高等教育,尤其在入学机会的问题,它应当是均等的,力求公平的。
   
      主持人:而且这些方面也是能够去解决。
   
      纪宝成:能够去做的。
   
      主持人:尤其是我们现在看到城乡之间教育硬件的配置,还有师资条件,差距很大。
   
      纪宝成:差距很大的,国家的有关政策要向这一方面倾斜,政府要关心这样的事情,现在有条件了,现在教育津贴上升了4%,有条件把这个问题做得更好,即使在软件方面也应当追求最好的,符合人们意愿的这个方向去努力,也都是这样子的追求。
   
      主持人:所以说这个教育公平,先让所有的孩子们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就像您说的,入学都是平等的。
   
      纪宝成:对,起跑线上是均等的。
   
      主持人:然后我们再一步一步去解决这个相对的教育的公平。那说到这个教育问题,大家也会关注到这个高考,对,因为这个高校的招生,现在也是各地的情况不一样,然后也在引起大家的一些讨论,觉得是不是应该改革一下?您觉得哪方面应该改?
   
      纪宝成:我对高考的改革,一贯也比较关心,也提过不少意见,我基本有这么几条意见。第一,国家统一考试必须坚持,但是,要扩大高等学校自身的自主权,招生的权力。大学作为一个培养学生的单位,它在招生问题上没有权力那还行啊?
   
      主持人:就是高考的自主招生的权力要扩大。
   
      纪宝成:国家统一考试我认为是必要的,国家必要的管理,制定标准,比如说我们有重点线什么线,这些划线,这些都是必要的,然后监督,政府的监督是必要的,但是录取的方式应当说是多元的,高等学校自己有权力,统一高考,比如重点线600分以上是哪所学校,在600分以上这个当中,取谁不取谁,完全是学校的权力,你不应当再规定什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这个东西都是强调了一个方面,它没有考虑到这个学科的结构,没有考虑每个学校它对学生本身还有一些特殊的需要,我招文科的跟招你理工科的,对学科的要求可能不一样,不完全看总分,这个权力交给学校,不能再由政府来做,学校没有自主权那还得了吗?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把学校的自主权基本上剥夺了,没有权力,你有什么权力?全部规定好,你说政策是阳光,这样理解是不对的,从高分到低分就是公平吗?显然不公平,这是一考定终生嘛,他要根据中学阶段的成绩,根据各种课程的结构的成绩,学科结构的成绩,我哪个专业取什么学生,这是一条改革,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国家统一的考试,学校要有自主权,这是第一条改革。
   
      第二条改革,我这次意见提出来了,要把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自主学校分别举行高考,现在600分的上名校,200多分的,300分的上技术学院,一方面国家要提倡重视基础教育,另一方面最低的分数到高职去,高职的学校有自豪感吗?有荣誉感吗?那个学生有自豪感?有荣誉感吗?他没有的,它应当是两个高考,因为这是两类不同的人才,应该两个不同的高考。
   
      主持人:考试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
  
      纪宝成:考试的内容不一样,考核的标准不一样,现在我们的高考全是精英选拔的这样的高考制度。现在大众化阶段,依然延续这种高考制度,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过去它是必要的,现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我们有条件把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高考把它分割开来,两个体系,当然上面可以有一个立交桥,可以交叉,学生高职毕业以后,我现在想读研究生读什么,你可以通过其他什么考试再回归到,再进入到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来,这个是重大的改革,制度性改革,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引导社会舆论,研究这样的高考制度,这是第二一条。
 
      第三条,现在关于异地高考的问题很热烈,我认为这件事情要慎重地调查研究,科学地、谨慎地来决策,这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问题,这边满意了,那边闹起来了总不行吧,怎么样统筹来解决。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解决了高考入学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不平等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还有另外一个思路,那就是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把增量主要用于录取比率比较低的省份区来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优质高等教育非常紧缺,你比方我们人民大学,北京北大、清华等等,这就需要你适当地扩大来招生,把这些学校办得更好一点,更大一点,让他扩大一点来招生,扩大的增量部分,你就不要投在北京了,比如投在山东,河南,或者是中西部地区,你投到那儿去,你不要让他跑到北京来高考,还是就地高考,就地增加录取名校的机会,增加那个地方的录取率,提高他的生学率,录取率,提高他录取率,这是一个我认为更为重要的办法,所以可以多种方式并举来解决各个省市区之间高考录取不平等的问题,不要脑子只想到异地高考,异地高考是一个方面,可以采取措施,但是我认为要谨慎、要慎重。同时还考虑另外的措施就是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录取率比较低的省份。
   
      主持人:我特别理解您的意思,就是增量的这个部分要落实到录取率低,而且这些地方的学生本身录取的分数线就高,他们学习起来就要比北京、上海这些孩子们要更费劲、付出的要更多,如果把增长的名额扩大到这部分地区,我觉得也能够录取到更多的好的学生。
   
      纪宝成:是,调整各个大学的录取指标的投放,科学地在各个省市之间分布,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要接

着想一些办法。但是你说特别是名校,要减少在北京的投放量,这个北京人民肯定不答应,所以把增量部分拿出来,增量部分,增量部分怎么办呢?就是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我认为这一条是很重要的,不要只是一棵树上吊死,这是不行的。
   
      主持人:不要一想到异地,各地要标准不一样才是异地。
   
      纪宝成:对对,我觉得还是应当多种方式并举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只能是一个相对解决,绝对的平均,结果的理想化是很难实现的。
   
      主持人:还有您说到一个特别重要的第一点,就是您说要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的这样一个权力,那很多人也提出这个担心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放大了的话,你怎么能够保证你在选择学生的时候这个公平、公正和公开。
   
      纪宝成:这是在目前社会风气不正常的情况下一种想像,一种担心,是你要想,特别是名校,它不可能把差的学生录取进来,它怎么可能呢?这种可能我认为是不存在的,这种腐败现象,也许个别学校存在,可能发生,但是我认为这首先是不大可能的,高学校一定会爱惜自己的荣誉的,它也要为人民服务对吧?这个应当想清楚这一点,它要爱惜自己的荣誉感。第二,肯定还有监督,还有监督,制度上的监督,舆论上的监督,与社会上的监督,各种监督,我想出现问题严惩不贷,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必要担心。
   

      主持人:好,今天非常感谢纪代表,谢谢大家收看本期节目!

 

责任编辑:刘岩

热词:

  • 纪宝成
  • 两会
  • 央视网
  • 煊一会客厅
  • 视频
  • 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