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讯 (记者 郑红杨群)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上海经济正处于筑底阶段,企稳回升有望领先于全国。
当前,本市经济运行客观上的确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三大需求指标看,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出口增长2.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均有所下滑。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与去年同期的下降态势相比虽有所回升,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价格水平也在往下走,上半年全市CPI同比上涨3.6%,涨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物价涨幅放缓虽缓解了通胀压力,但通胀水平的下降,尤其是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的持续下降,也折射出总需求不旺的事实。肖林指出,出口、消费、投资、物价,这4个指标的持续走低,是衡量经济是否收缩的很重要标志,可以看到,当前经济最突出的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
不过肖林指出,不必过度担心上海经济的“稳增长”问题,经济企稳回升具备客观条件。他指出,从投资这个“对经济景气灵敏度最高”的指标来说,关键是结构转型。上海围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硬投资已经基本完成,但还有很大的“软投资”空间,例如人力资本、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投资,都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需求拉动,这种“软投资”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质量。另外,消费升级也具有较大潜力。他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消费动力不足”,其实,是有很大部分中高端消费能力流向了境外。这需要我们加快改善消费环境,通过一些改革措施,把这部分消费动力留在境内。
在内外多重压力之下,上海经济呈现出的一大亮点是,利用外资态势喜人。上半年全市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5.8%和22.6%。总部经济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市新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7家、投资性公司13家、研发中心14家。这些都说明,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收缩的情况下,有限的跨国投资依然看好上海,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上海经济企稳回升具备客观支撑。
肖林表示,上海以及整个东部地区,有望在全国率先呈现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已陆续出台一些预调微调政策,这些政策可能率先发挥作用,因为上海的市场机制相对更为成熟,市场对政策的传导效果更为及时,经济有望较早出现稳中趋缓、平稳回升的发展态势。
(相关报道见今日第10版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