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大市仍处于加速赶底状况,由于市场出现情绪性杀跌行为,估计管理层可能会推出一些安抚性措施,以稳定人心。
近期市场人心涣散,平均日成交额不足930亿元。一边是不断扩容,一边是成交不断萎缩,因此持续性的反弹也就可望不可及。更重要的是,近期几乎都是深市成交略高于沪市,其背后是权重股的筹码充分不集中,稍有风吹草动便飞流直下。
人心涣散一个直接后果是经不起惊吓。本周一ST板块集体跌停,周二仍大部分跌停,原因是“涨幅1%跌幅5%”的严重歧视性规定。事实证明,深交所暂不计划设风险警示板,维持ST股涨跌幅为5%是明智的,因为冠上ST标志已足够提醒作用了,市场行为本身是混沌的、无序的,买卖方向是对称的、双向的,人为干预,强行引流,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在跌破2132点后,情绪化操作弥漫市场,打击了一个沪市ST板块,却可以连深市ST板块、未股改的S板块也一起受累,市场的脆弱可见一斑。
监管层为了稳定市场情绪,近期加快了为股市引资的举动,特别是加快了新QFII资格审批速度,未来还有新的突破。以身份而言,所有五类QFII申请机构的认定标准均有所降低,且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日后也可成为QFII一员。以持股比例而言,对单个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至30%,也就是可以成为大股东。这些引资政策将厚积薄发。如果股市一路下跌,到一定程度,不排除有新QFII毅然抄底。
多数机构本来就对2132点的支撑不抱信心,在跌破2132点后,更认为无底可言。不少主流机构的研发部门负责人认为后市会进入加速探底阶段,通俗讲是“绞肉机”时期,虽然有可能换来一段报复性行情,但如果贸然介入,可能倒在黎明前最黑暗时期。这种机构心态下,影响了两类行为:对于原来已认为值得投资而去建仓的,并没有建仓的打算,同样没有所谓斩仓的行动;对于尚有机动资金的,在目前也未有主动建仓。对于机构而言,宁肯在趋势明朗时增加成本建仓,也不愿盲目填入资金,等待反转的出现。若干原来在T类股、重组股扎营的私募,在本次T类股“敦克而克”事件中,损失惨重,估计未来将更坚定地投入到小盘成长股、次新超跌股操作群体中。
拥有资金量较多的社保机构、保险机构、公募基金,可能在等候时机,主要是宏观政策发生大的变更的时机,因此,对于宏观面的研判成为关键。在目前,还看不到重大变更的迹象,决策层对于现有经济增长速度基本满意。在此前,也不排除出于维稳的需要,在关键时段护大盘一把。如果机构有出击,或者QFII集体出击,在成交量方面应有反映。对于近期的价量关系研判,也是普通投资者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共振是经常发生的。
纯从技术面分析,沪指虽有企稳迹象,但仍在中期下降轨道之中。上方10日线已经多日压制沪指,如果下一步能突破,则有转好可能。更上方是23日平均线的反压,该线与轨道轴线几乎平行。结合价量指标分析,底部依然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