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电话“送礼”里面暗藏猫腻 谁想占谁“结账”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6日 15: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天津北方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有消费者拨打本报“消费直通车――今晚3 15热线”,反映接到打着“赠送礼品”旗号的电话,礼品送到之后才发现只是变相推销。

  日前,消费者刘先生拨打本报“消费直通车――今晚3 15热线”,反映自己近日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来电,对方自称是为一款将要在松下门店上市的电视棒做推广,将免费赠送给客户。“对方甚至没问我就已经说出我的详细地址、姓名和电话。”刘先生告诉记者,电话里的客服人员在核对地址后一再强调,由于产品是来自台湾,需要收取关税和运费等费用近200元,但是公司会在产品里加送200元的话费充值卡作为补偿。几天后,快递通知刘先生取件。当刘先生问及是否要收取关税等费用时,快递员表示他只是替发件方“代收货款”。在一些有经验的同事的提醒下,刘先生拒签了该快件。

  据了解,此前本报“消费直通车――今晚3 15热线”就接到过类似投诉,不少消费者都是在电话中就拒绝了这份电话“大礼”。某快递公司派送员向记者透露,这类快件当中的确存在“猫腻儿”,已有顾客反映其中赠送的电话充值卡“有问题”。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对于陌生电话送上门的“大礼”要提高警惕,切莫因贪小便宜而吃大亏。 (记者刘宇)

  个人信息泄露电话推销上门

  个人消费信息管理亟须加强

  针对近期频频出现的利用电话通知消费者免费送礼品,再通过快递代收货款来收费的把戏,记者已从快递企业等多方证实其为变相推销。而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再次成为威胁消费安全的重大隐患。

  据本报“消费直通车――今晚3 15热线”长期收集的投诉资料显示,近年来大多数电话推销都开始使用“免费赠送”作为开场白。不少推销电话内容开始发生变化,从最近接到的投诉情况来看,打着欧莱雅、松下等大品牌旗号赠送新产品的“噱头”又开始流行。针对近期经常出现的在电话里告知消费者需要支付“关税”的说法,记者联系了多家快递,包括投诉中被提及的快递在内的大部分受访企业都表示,公司没有收取“关税”的权力,消费者遇到的情况绝大部分都是“代收货款”业务,而这类业务在快递单上会有明确选项。就所谓高额“物流费用”的把戏,消费者只需根据发件快递公司的价格标准简单计算便可轻松识破。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接到过此类“变相推销”电话的消费者很担心,电话的另一端掌握着消费者姓名、电话、地址甚至购物经历等大量个人信息,这也说明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已威胁到社会消费安全。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包括京东商城、当当网、天涯论坛等国内知名网商和网站都被卷入了“信息泄露”的漩涡,给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遗憾的是,对于个人信息尤其是消费信息被泄露,目前大部分消费者仍处于被动状态,维权时缺乏有效的证据以及法律依据。不少有过类似经历的消费者都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商家保密用户信息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记者刘宇)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结账
  • 送礼
  • 天涯论坛
  • 电话推销
  • 大礼
  • 免费赠送
  • 猫腻儿
  • 信息泄露
  • 代收货款
  •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