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东北网齐齐哈尔6月20日讯 走进拜泉镇的任意一个村屯,一提起农业站的王希坤,大多数人都知道,“管种地的王老师:他年年来我们这儿讲农业课,平时还经常来看我们种地,不管是庄稼得病,还是受药害,只要一打电话,他就亲自来为我们排忧解难”。
这位毕业于北安农校,又自学东北农大毕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自1981年8月至今,历经30年风雨,不辞辛苦,一直奔波在拜泉这块黑土地上,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今天的高级农艺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付出的是汗水,积累的是经验,心系的是农民,创造的是效益,树立的是威信,留下的是脚印,得到的是荣誉。
三十年的行程,数十万公里,他走遍了全镇的每个村屯,每一片土地,在温室中,在大棚里,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培训的教室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话语。在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从新品种的试种到施肥管理,从化学除草到病虫害防治,从大垄通透栽培到小垄密植管理,从春天播种开始到秋收测产整地,他无时无处不在,每一个环节从理论到实践,对农户进行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
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拜泉镇的农民们种田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而对他的回报,就是第八届拜泉县劳动模范,还有2009年齐齐哈尔市劳动模范称号。
荣誉面前,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有的只是激励,他选择的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创出更好的业绩。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拜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连续被评为全县农业系统的先进指导站,他本人同时荣获系统内“先进个人”称号。
去年春天,他在完成本质工作的基础上,受县有关领导委托,负责对县招商引资企业“大禾农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新叶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使用效果跟踪调查。他能做到,摆正位置,尽心尽力,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农民负责的态度,积极与农业中心领导沟通,从试验设计到春播实施,从中期调查到秋季测产,从数据分析到宣传片制作,会同大禾农业有关技术人员和农业中心大部分领导一道,对这个肥料在不同作物上施用不同用量的试验对比中,历时数月,行程3万公里,遍布十六个乡镇,通过7000多组数据分析,通过县、乡村技术人员和示范户的献身说法,对该肥料的实用性、丰产性,以及适宜的施用量做出了共同见证。
面对采访,他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对于一名普通的农技推广工作者来说都应该如此。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我农民出身,与农民有缘,与土地有缘,所以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农民多做点实事,农民丰收了、致富了,我是最快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