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天津时调、梅花大鼓、单弦、京韵大鼓魅力重现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8日 17: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大剧院开幕以来,演出剧目基本都有些“西洋化”,作为曲艺之乡,天津怎能没有曲艺?这也成为不少天津观众所关心的问题。6月15、16日两天,《天津传世鼓曲演唱会》在天津大剧院小剧场上演,天津时调、梅花大鼓、单弦、京韵大鼓等魅力重现,《喜荣归》《姜太公卖面》《偷石榴》《黛玉葬花》《黛玉焚稿》《游春》等传统经典、天津人耳熟能详的“腔调”再次令“懂行”的观众拍手称绝,古老的鼓曲艺术重新焕发生机。

  记者谢云深摄影姚文生

  津味鼓曲走进大剧院

  天津的鼓曲舞台熠熠生辉,其曲种之繁、流派之众,更是谱写出一曲复一曲、一段又一段,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天津时调、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多种鼓曲、说唱艺术在天津都深得观众喜爱。记者昨日采访到天津曲艺团创作组负责人阎永生,据了解,这次参与演出的大多是天津曲艺团的中坚力量。

  天津的鼓曲舞台熠熠生辉,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籍薇、单弦表演艺术家刘秀梅、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郝秀洁携手优秀青年白派京韵大鼓演员王莉、优秀青年梅花大鼓演员王哲、优秀青年河南坠子演员张楷、优秀青年骆派京韵大鼓演员冯欣蕊等联袂出演,表演天津时调的刘迎,虽然年纪轻轻,但丰富的演出经历让她得到了全场观众的认可,展现了天津鼓曲艺术的魅力。

  2011年底,天津传世鼓曲曾亮相第二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当时演出很轰动。

  鼓曲艺术传承问题严峻

  虽然演出吸引了很多人,可是从观众群体来看仍然以中老年人居多,这也让阎永生对鼓曲艺术的传承很是着急,“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关注鼓曲艺术,我们这几年也在高校内连续开展演出。让人高兴的是,尽管有的学生不知道鼓曲好在哪,可是他们听了之后也都觉得这门儿艺术有底蕴。即使这样,现在专注学习鼓曲的年轻人并不多。”阎永生回忆了一下近几年曲校的学员数目,“从今年招生的情况看,只比以前多了两名学生。”

  除了年轻人缺乏热情,鼓曲艺术家老龄化严重也是个问题,阎永生坦言唱鼓曲不像京剧,用的是真声,很伤嗓子,日久天长鼓曲艺人的声调会越来越低,“很多老艺术家已经不能上台了,我们也只好抓紧时间保留影像资料,不想给后人留下遗憾。”

  链接

  天津市曲艺团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曲艺表演团体,有着50多年的历史,阵容强大、享誉海内外。该团曾拥有骆玉笙、马三立等国家级艺术大师和一批颇为著名的曲艺创作及表演艺术家。

责任编辑:冯北方

热词:

  • 梅花大鼓
  • 京韵大鼓
  • 天津时调
  • 单弦
  • 演出
  • 演员
  • 黛玉焚稿
  • 黛玉葬花
  • 游春
  • 偷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