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应该说是一个全国省级最大的农业综合科研机构,肩负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服务“三农”的重任。近几年,我们抓了这么几件事情,应该说非常见效。
一是建示范区。因为农民是弱势群体,吸纳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比较差,所以我们提出要搞“院县共建”,就是在各个地市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的产品,起到一个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的作用。
二是建设农业科技的专家大院。过去,专家习惯于在实验室里搞实验,这个没有错,但是农业的科研部门必须结合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走出高楼深院,走向农家大院,去服务“三农”,我看没有干不成的事情。这些年我们的体会就是每个县建一个专家大院,每个大院都有30名专家去服务农民。特别是我们从前年开始搞“院村共建”,甘南兴十四村当时拿出了四千亩地,我们搞了两年,建成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三万二千元,马铃薯达到万斤,靠的就是科技。
三是农民培训。过去是大帮哄的培训,现在我们是“农民点菜,专家下厨”,农民需要什么,需要讲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根据农民的需求进行培训。
四是解决公关项目。过去立项是来自于上边,专家能争取什么项目就搞什么项目,现在在科技厅等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是请县乡村的支部书记、乡镇长、推广站长去研究立项问题。我们觉得收获特别大,农民需要什么就立什么项,每一个县大概十几个科技攻关的项目,解决了老百姓的需求。
五是选派科技副县长。过去是组织部门派科技副县长,不管你需不需要给你派一个。这些年,我们和组织部联手,采取双向选择,派了34个科技副县长。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我们的农业和发达国家比,差就差在科技上。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转化科研成果,这是核心。所以说种粮食可以富裕,但是必须要靠科技。现在我们科技的转化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1.5%。我认为黑龙江农业的希望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发展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