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要把惠农政策用在“刀刃上”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8日 05: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青岛日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我国最大肉制品企业之一的雨润集团近年来在辽宁省密集布局,所建生猪屠宰项目却因产能过剩,开工率严重不足。“新华视点”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到,雨润之所以愿做这样的“赔本买卖”,得益于以农业项目获取了大量补贴资金和优惠政策。土地免费、财政扶持、收费减免,雨润集团在借惠农政策低成本扩张的同时,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却并不明显。

  中 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雨润是典型打着农业项目的“幌子”,搞资本炒作的模式。

  “雨润模式”可以概括为:先是夸大投资计划,向政府申请高额补贴和配套资金,自己用少量投资便能建起新工厂;然后将低成本获得的土地资产,抵押给银行贷款,作为企业运转资金;而雨润将无偿获得的土地和资产计入利润,还可通过上市公司发行新股获益。

  本该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补贴资金,在“雨润模式”下却变成过剩产能快速扩张的“助推器”,不仅没有达到带动农业的效果,反而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要堵住一些地方滥用农业补贴的漏洞,把惠农政策用在 “刀刃上”。

  首先,农业补贴不能成为盲目招商的附赠条件。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肖兴志说,雨润的运营模式之所以屡获成功,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绩冲动有很大关系。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偏爱大品牌、大项目,只要是知名企业进驻,都会想方设法出台优惠政策,而不管引进来的产业是否适合当地需要。肖兴志说,正是抓住这 一 心理,一些企业将项目精心包装,打着农业产业旗号争取补贴,可见,一些地方对招商引资的考核体系亟待调整。

  其次,农业补贴不能以“短、平、快”项目为重点。长期研究农业产业化课题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我国一批乳品企业没有养牛场,肉制品企业没有养猪基地,农业产业发展本末倒置,究其原因,在于逐利资本更愿意进入“短、平、快”的农业产业链下游,建工厂、打广告、做营销、抢市场,追求低成本快速扩张。

  这种模式下,大企业不愿进入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难以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良性发展。王丁棉说,而各地的政府补贴资金重在扶持加工项目,助长了这一势头。

责任编辑:魏新民

热词:

  • 惠农政策
  • 农业补贴
  • 助推器
  • 幌子
  • 新华视点
  • 刀刃上
  • 雨润模式
  • 招商引资
  • 雨润集团
  • 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