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指数跌幅超过2%,说得上是“大跌”;跌幅超过5%,则可以堪称“暴跌”。翻开深市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的日K线图,我们可以看到5次“大跌”和5次“暴跌”,占据今年以来71个交易日的14%,而上证指数只有两个交易的跌幅超过2%,这无疑令投资创业板的股民感觉十分悲催。
利空来袭:创业板再度“雪崩”
昨日,沪深股指出现了小幅下挫,跌幅分别为0.76%和0.54%,从走势图上看,似乎只是“技术性”调整。相比之下,创业板指数则暴跌5.25%,超过30只创业板个股被钉上了跌停板,仅仅5只个股飘红,可以说是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引发创业板“雪崩”的导火索,则是深交所于4月20日晚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确定自5月1日起施行。该规则的剑锋直指绩差股,尤其是业绩连续下滑甚至亏损的创业板公司,压缩其被“借壳”的想象空间,也限制了继上市高估之后的二度炒作。
回想创业板市场在2009年10月30日推出时,可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曾被业界赋予“培养出中国的微软”的重托,其初衷是扶持蕴涵创新性、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创业板并没有成为“创业”的天堂,却沦落为“圈钱”的地狱,大量劣质公司被包装上市,新股“三高”顽疾难以治愈。
当虚假的肥皂泡破灭之后,受损最大的还是信息不对称的中小股民。以创业板首家年报亏损的公司――当升科技(300073)为例,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102%,亏损72.8万元,今年一季度则预亏300万元至500万元,公司股价在2010年4月27日上市首日曾冲高74元/股,较发行价36元/股上涨翻倍,而其最近的收盘价为9.69元/股,算上去年实施的10转10,股价跌去了七成有余。
高抛低吸:波段交易寻找机会
从盘面观察,券商、保险、地产等板块加速下行,传媒娱乐、电子器件、有色金属等多数板块下跌,导致股指在昨日下午振荡走低,中小盘股成为杀跌主力,个股涌现跌停潮。
有市场人士指出,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尤其是大盘蓝筹的估值优势十分明显,后市下跌的空间并不大。不过,国内经济触底的迹象不太明朗,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难有趋势性上涨,更多的可能是波段性的交易性机会。总体而言,建议中小股民不要盲目追涨,对于短线涨幅过大的个股,应该采取逢高减持落袋为安的策略,耐心等待大盘和个股回调带来的逢低介入机会。(记者 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