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我爱东北秧歌”――迷上中国文化的非洲舞者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03: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徐永春)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间舞蹈教室里,来自非洲喀麦隆的留学生琳达灵巧地转动着手腕,正在练习中国东北秧歌中的典型动作“手绢花”。黝黑的肤色衬着她手中飞转的红色手绢,在众多中国舞蹈学生中颇为显眼。

  “东北秧歌风格俏皮幽默,动作特色鲜明,我非常喜欢!”微卷的长发、苗条的身材,琳达举手投足间透出非洲人的热情和韵律感。谈起中国舞蹈,她难掩心中的喜爱。

  2005年,琳达在喀麦隆第一次接触中国舞蹈。当时,应喀麦隆文化部长邀请,中国文化部派遣舞蹈教师赴喀麦隆,配合喀麦隆文化部重新组建其国家舞蹈团。3年间,在中国帮助下,喀麦隆国家舞蹈团的艺术水平和个人能力迅速提高,该舞蹈团成员琳达也在2008年获得了来中国学习现代舞的机会。

  琳达说,中国的舞蹈老师会将东方文化理念和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融入现代舞教学中,这是与在其他国家学习舞蹈的不同之处。目前,她已经系统学习了扇子舞、东北秧歌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以及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舞蹈。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舞蹈的文化内涵,琳达还选修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课程。

  “现在,我已经能轻易分辨出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和这些民族舞蹈的‘招牌’动作。”琳达一边说,一边有模有样地模仿起藏族舞的“踢踏舞步”和“甩袖动作”。

  中国舞蹈与非洲舞蹈风格迥异,琳达要学好中国舞绝非易事。起初,为了练好扇子舞,琳达每天下课回宿舍后都要继续苦练,时常练到手腕酸痛。对中国舞蹈的痴迷是琳达不断进步的动力,如今,这位非洲姑娘已能够完美演绎流水般柔美的扇子舞。

  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约北京”的“非洲之夜”活动中,琳达与她的非洲同伴在人民大会堂呈现了精彩的舞蹈《黑色之美》;2010年,在新中国接受留学生60周年纪念交流会上,琳达表演了东北秧歌《欢天喜地》和现代舞《美丽的喀麦隆》。

  通过3年学习,琳达对中国舞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她说,中国传统舞蹈根植于中国文化,动作细腻柔美,强调舞者的内心世界,甚至还要配合呼吸的节奏。这与动作粗犷、旋律强烈的非洲舞蹈大不相同。

  “此外,中国舞蹈注重空间与位置。例如演员在舞台上的站位要很精确,表演过程中还要穿插走动,而非洲舞蹈却很随性,更强调演员个人技巧的展示和情感的宣泄。”她说。

  不过,琳达认为中、非舞蹈也有共通之处。比如蒙古族舞的“抖肩”动作与非洲舞蹈就很相似,都是通过节奏感强烈的形体动作抒发情感。

  琳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也不仅局限于舞蹈。在课余时间,琳达会去北京的一些酒吧或剧场演出。她说:“这样既能挣些零花钱,也能更近距离地感受中国社会。”琳达还去过中国许多城市,最喜欢成都。“我爱吃辣,很喜欢吃四川火锅。”她笑着说。

责任编辑:杨华龙

热词:

  • 东北秧歌
  • 非洲舞蹈
  • 舞者
  • 琳达
  • 文化内涵
  • 爱吃
  • 相约北京
  • 扇子舞
  • 舞蹈团
  • 现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