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迎来上市两周年,业内专家表示,开户数稳步增长,成交持仓比逐渐降低、期现价格高度联动。股指期货两年来的种种表现显示出国内首个金融期货品种运行的成熟、理性。随着机构陆续进入市场参与交易,对冲、量化策略逐渐成为产品设计的亮点,同时今年来包括国债期货、期权等创新品种和形式也逐渐进入市场讨论,股指期货的示范效应正引领金融创新进入新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股指期货已累计开户9万余户,今年一季度累计成交2047.7万手,成交金额15.58万亿元,以单个产品分别占到了全国期货市场份额的10%和49%。“两年来市场运行的平稳是很多专业人士所没有想到的。”有分析人士表示。
“成交量是衡量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指标,衍生品市场的最大风险也是流动性的风险。”东证期货副总经理方世圣认为,尽管面临全球最严格的“门槛”之一,庞大的现货市场以及商品期货的培育仍为股指期货提供了充足流动性。
事实上,与上市之前的热烈讨论和争论相比,股指期货上市两年来显得较为“安静”。在分析人士看来,主要指标表现良好成为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原因,随着机构逐渐进入市场,酝酿10年之久、筹备4年多的股指期货已逐渐融入了资本市场。
成交持仓比在持续下降中趋向合理。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步参与市场,这一比例目前已由上市初期的20倍大幅下降到了7-8倍。“成交持仓比衡量市场参与结构是否合理,持仓量多少反映资金对市场的参与热情,同时显示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程度,这一比例下降意味着股指期货的短线特征继续减弱。”分析人士指出。
截至3月中旬,已有包括52家证券公司、14家基金公司以及1家信托公司在内的特殊法人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类型除了以套期保值为主外,包括套利等也有所涉及。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的运行持续保持高相关性,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主力合约与沪深300指数相关系数达到99.6%,期货和现货的价差较低,近月合约为主力合约,交易最为活跃,占市场总成交的90%以上,与成熟市场的一般规律相符合。
作为机构投资者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必需的基础衍生品,股指期货上市来机构投资者的受益最为明显。
通过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一些券商、基金公司2011年取得不错的收益,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在2011年股市下行时,正确使用股指期货套保套利有效保护了风险头寸,获得了超同行的收益水平,而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的缓冲工具,也有效减小了误差和成本。
“券商自营是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改变以前买进股票后只能等股价上升再卖出的单一操作模式,在持有股票减少市场波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规避了股票市场中的系统风险,获取超越市场表现的投资收益。”一位券商自营部人士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去年275只券商资管产品整体的总回报为负12.01%,其中满一年的券商资管产品取得正收益的仅13只。而19只运用股指期货套保套利的券商资管产品中仅两只是成立以来总回报为负。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