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多年来,为遏制恶炒新股的投机之风,管理层想了不少办法。在推出创业板时,就规定新股上市后股价偏离开盘价一定比例,将实施临时停牌。最近监管层又出新招,规定新股被临时停牌后,要到临收市前几分钟再复牌。另外,还增加了当天换手率超过50%作为临时停牌的条件。于是,沪深两市最近便出现了新股上市交易后没有多久就被临时停牌到收盘前几分钟的情况。可以这么说,在实施特殊制度后,恶炒新股的局面有所好转,但远不能说已经被完全抑制住了。
采取类似“熔断”的做法,让新股长时间停止交易,这是以牺牲新股流动性的方式来逼迫炒作降温,因此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要更有效地化解恶炒新股的风险,恐怕还是应该着眼于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譬如说,那些被恶炒的新股,往往市盈率远远高于市场以及同行业平均水平,因此风险很大。但每次新股上市前,都有大量的推介,揭示风险的却不多。那么,现在能不能要求相关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能比较完整地揭示风险呢?如今在询价时已有独立的第三方提供行业平均市盈率,这个指标能否在更多场合向投资者提供?
当然,在投资者陷入狂热时,提醒平均市盈率未必有用。这就还需要使用其他手段。在讨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多种声音中,有人提到可以让网下机构配售部分提前上市,以增加首次上市的股票数量,可以解决新股上市初期因为供应不足的问题。其实,顺着这条思路,还可以采取多个新股同时挂牌上市的做法,以分流炒作资金。还有,对参与投资新股者进行适当性管理,也未必不是可以考虑的选项。总而言之,要抑制新股炒作,单靠“熔断”机制不够,要有多种手段和方法。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恶炒新股之所以成为沪深股市的顽疾,除了制度不够完善以外,还有市场投机氛围和理念上的原因。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很难想象,在新股投机炒作之风浓厚的氛围和环境下,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就可以将这种行为完全屏蔽掉。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只能希望市场尽快成熟起来,市场氛围和环境能有较大的变化,投资者的理性意识能尽快增强,这样,恶炒新股之风也就慢慢平息下去了。
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 据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