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1年12月7日,河南省灵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1音乐(6)班55名学生领到了印有学生本人姓名的助学金卡。为保证中职学生助学金能及时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从2011年秋季开始,中职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采取集中发放的方式进行。根据规定,在校就读的中职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每年可以领到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中心将按月定期存入学生持有的银行卡。赵华 摄
亲历者说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资助中心王志:
从“找米下炊”到“烹制大餐”
1997年,我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高校资助工作,到现在已经15年了。如果说,10年前资助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找米下炊”,那么现在就是,怎么在众多的原料面前做出丰富可口的“大餐”了。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几十个资助文件,不仅把资助工作提升到民生、教育公平的高度,还配套了各种细化政策。目前,资助资金充裕了,资助手段多了,队伍机构也建立起来了。
在我们学校,做学生资助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因为学校支持力度大。就拿我们资助中心来说,配备了12个正式编制,又外聘了20多人,帮困资金也是全力满足需要。除此之外,还给予2万平方米的房源作为资助中心开展工作的阵地。现在我们做资助工作非常有底气,在校内有这样一个口号:“有困难,找资助”。
社会在发展,贫困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帮助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现在把就业、心理情感等都纳入了帮困范围,资助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奖学金制度等,这些政策不仅仅是在帮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我们在设计具体帮困措施的时候,一方面,考虑能不能解决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考虑它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就拿发放困难补助来说,很多时候安排让学生干点儿活,将补助以工资的形式发放,这让学生感觉是通过自己劳动换来的。
国家的资助政策不仅仅解决了贫困生的上学问题,更让他们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们曾作过一个调查,连续3年跟踪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现他们继续深造的比例和在重点单位、艰苦行业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超过90%的受助学生在回首4年求学经历时表示,深刻体会到了政府、学校对他们的帮助和温暖。
我们学校外语学院大四学生李洋曾深有感触地说,不仅仅是得到了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更多做人的道理。无论生活怎么变化,都不会忘记笃行信道、自强不息的古训和为人师表的教导。
在高校资助岗位上,我每天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交道,感觉他们朴实、自强,懂得感恩,普遍具有一种对家庭强烈责任感的特质。在我们学校,很多学生不仅不向家里要钱,宁可自己苦点儿,通过勤工助学,每个月还能寄钱给家里。还有的学生,自己虽然很困难,还一直努力地帮助他人。
记得有一次,学校从餐饮预警系统发现有几个学生消费特别少,在资助中心找到他们询问原因,并想给予帮助的时候,学生却表示:“老师,我贷了款还获得奖学金,我能行,您给其他人吧。”这让我非常感动。我想,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