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人大代表关注“血荒” 呼吁给予献血者一定补偿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5日 21:0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新社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缓解中国的“血荒”顽疾,是王天佑现在最关切的议题。

  王天佑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的主任医师,自称与血液打了一辈子交道。他3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希望通过两会的平台,呼吁外界重视和改善目前的缺血现状,鼓励民众积极献血,给他们一点补贴未尝不可。”

  制度让献血热情大打折扣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2011年底对外表示,中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差距。而北京首都献血服务网此间滚动播出的“血情提示”显示,A型、B型和AB型三种血型红细胞均需要“尽快献血”。

  王天佑对此表示,血源紧张之所以频繁发生,直接原因是社会献血意识不足、献血人员过少。

  中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无偿献血者用血时需要先在医院交钱,然后持相关手续到原血站报销。

  “很多人会发现,当无偿献血后,自己或亲属需要用血时仍很艰难,除了要花钱,优先享用血液的通道并不畅通。”王天佑说,“显然,无偿献血有偿使用的献血制度也是导致公众献血热情打折扣的重要原因。”

  对外界关于有偿献血的争论,王天佑表示,“我觉得对那些爱心人士来说,除了能得到精神鼓励外,提供一些补贴也未尝不可。不需要太多,关键是让献血者得到尊重,心理受到鼓舞。”

  他说,这与卖血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给人暖心,后者是为了谋求利益。”

  血液中心信息不公开 公众难知情

  目前,中国多数血液中心将收集到的新鲜血液按照功能和种类分离成血浆、血球、凝血因子等再提供给各家医院,全部进行“成分输血”。对此,王天佑建议,当一部分病人需要输“全血”(如手术中大出血)时,血液中心应给予支持,少一点利润意识。

  “现在北京各大医院基本上能为病人提供的多是红血球,真正的“全血”非常少见,一些外伤病人需要时根本找不到,这样只会让民众产生疑虑,造成信任危机。”他说。

  有公开报道指,血液中心和采血站在中国均隶属于卫生部门,但很多血液中心的财务状况以及血液使用情况并未向社会公开,用了多少血、用于什么途径,公众并不清楚。

  “公众的信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王天佑说,“信息不公开,谁也不知道自己献的血去哪儿了。到底是真正用在病人身上还是被人牟利了,这些问题不清楚,肯定会影响公众的献血行为。”(完)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641133 021-52921234转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责任编辑:魏新民

热词:

  • 血荒
  • 全血
  • 血液中心
  • 成分输血
  • 献血法
  • 新民网
  • 无偿献血者
  • 病人需要
  • 主任医师
  • 红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