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田阳万余群众受益“坡改梯”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2日 07: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广西日报数字报刊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本报田阳讯 (记者/曾铁强 通讯员/李红军)连片整齐的梯田,番茄油绿茁壮,中间挂有许多用来防治病虫害的黄板和性诱器,滴灌设施正把水送到土壤里。这是2月22日上午记者在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共联屯看到的景象。

  “这是‘坡改梯’后取得的好成效!”新立村委副主任马兰梅介绍,以前,这一大片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只能种植玉米、甘蔗等农作物。“坡改梯”后,群众把土地流转承包给种植大户种植“千禧”、“金币”、“王妃”等优良番茄品种,得到一笔土地流转补偿资金外,还在承包地做工,再赚一份工钱。

  “坡改梯”是田阳群众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俗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该工程主要是在地形陡、地块窄、水土流失严重的连片耕地修建“墙、沟、路、池”等配套设施,把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坡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梯田,从而增强耕地抵御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田阳县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达9.96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是广西三个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该县高起点做好规划,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金,投入实施坡耕地项目区进行综合治理;整合技术资源,推进“山、水、田、林、路、村”同步治理,请专业施工队伍统一施工,对道路、管网、产业进行整体布局,整体推进;突出坡耕地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四个结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项目建管机制、产业合作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土保持治理制度等五项制度,让综合治理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过综合治理后,项目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在共联屯坡改梯番茄种植示范点,农民用水者协会副会长李日初拿用水卡在智能水表上一刷,立即有水通过管道灌溉到番茄地里。“农业灌溉用水0.5元/立方米,一刷卡就有水了,用多少由自己控制,很方便。”田阳县相关部门还指导村屯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把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移交给协会,实现了一户一表、按方收费,并初步形成良好的水价机制。

  据了解,2010年以来,田阳县累计完成投资6600多万元,对坡耕地项目区进行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梯田1.26万亩,并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一条以打造高效特色农业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型治理新模式,近1.1万名群众受益,人均直接增收1000多元。

责任编辑:魏新民

热词:

  • 番茄
  • 种植
  • 田阳县
  • 群众
  • 坡改梯
  • 智能水表
  • 测土配方施肥
  • 梯田
  • 王妃
  • 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