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量力而行把握尺度 律师:民间反扒行为值得鼓励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13: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东方网记者毛丽君2月20日报道:这几天,网名“莫莉”的上海市民王小姐成为了网友热议的“侠女”。18日傍晚,她在地铁9号线宜山路站拍下嫌疑人行窃全程,并成功喝止偷窃的行动,通过网络和媒体曝光后,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称赞,对于“侠女”的行为,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冬认为值得鼓励,但他也特别强调,在反扒的过程中,见义勇为者需要各方面把握尺度。 

  “反扒”行为值得鼓励 但需量力而行
  
  “对于这个事情,就我个人而言,当然首先希望公安等部门能够为社会提供安全保障服务。”吴冬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王小姐“侠女”的事迹他之前已经关注,他肯定了像王小姐这样“民间反扒”的见义勇为行为,但他特别强调,见义勇为也要量力而行。

  在吴冬看来,随着摄像头、手机等具有摄录功能的电子陈品的普及,“反扒”的取证工作也相对容易许多,在事发现场拍摄的视频、照片都可以作为取证的证据,再加上事情发生时,一般都会有旁观者可以作为旁证,证据支撑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强调,见义勇为者一定要量力而行。

  “我个人认为,像王小姐这样见义勇为的行为值得鼓励,但要量力而行,如果你本身长得很瘦弱,面对的是一个盗窃团体,就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违法犯罪不涉肖像权 但需判断准确
  
  “民间反扒”人士通过网络上传自己拍摄的扒窃现场视频或者图片,是否会涉及侵犯当事人的肖像权?对于这个问题,吴冬表示,在确认是扒窃行为的前提下,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违法犯罪行为本身就不具有肖像权”。

  在反扒过程中,如果要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曝光偷盗者的犯罪行为,发布者一定要判断准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后续可能引起的纠纷。“如果发布者判断错误,对方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并非行窃,那么,视频或相关材料的发布者就可能会涉及侵权。”

  见义勇为行为有保障 但需把握尺度
  
  如果在反扒过程中发生肢体冲突,又会有怎样的后果?吴冬表示,如果在反扒过程中发生了肢体冲突,反扒者在自卫的前提上致对方受伤,在法律效应上多数会认定为正当防卫,但他也强调,即便是见义勇为,也是需要把握尺度的,要以“阻止犯罪行为,不伤害他人人身安全为度”,如果防卫过当,也同样会面临法律的审判。

  但如果受伤的是反扒者,一旦被认定为见义勇为人员,就可根据《上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的规定,享有相应的保障。东方网记者注意到,《上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具体规定了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和奖励,其中包括医疗救助、保护措施和表彰奖励等多方面内容。

责任编辑:魏新民

热词:

  • 反扒
  • 民间反扒
  • 侠女
  • 视频
  • 发布者
  • 肖像权
  • 莫莉
  • 见义勇为者
  • 扒窃
  • 见义勇为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