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原本预期能很快结束发行的首批RQFII产品,在香港市场普遍卖得不好。除渠道拥堵、产品同质化、其他理财产品分流三大因素导致发行不佳外,发行期间,港股呈现上升态势,而RQFII的投资范围是80%内地债券产品,其余资产投资A股市场,也使得投资人对这一类产品的兴趣下降。
自1月11日开始的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基金发行大戏,似乎未取得预期票房。多家第一批参与RQFII发行的公司反映,产品在香港的发行未达预期,更有基金公司表示,首批RQFII发行遇冷几成定局。
首批RQFII产品发行遇冷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月13日,获准发行的RQFII基金已达18只,这18只基金的发行人分别是汇添富、南方、大成、华夏、博时、嘉实、海富通、易方达、华安9家基金公司和国泰君安、中信、中金、广发、招商、海通、申银万国、国信、安信9家券商的香港子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从其中一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原本预期首批产品能很快结束发行,不过,现在看来,RQFII在香港市场普遍卖得不好。“这并不是我们一家公司的个别现象,其余公司都未能取得原定的发行成绩。”该公司人士表示。
最新消息显示,首批在港发行的RQFII除嘉实国际日前宣布,旗下RQFII基金额度已大致用完,成为首间成功超额的发行商。其余公司的产品均未达到预期额度配比。“从发行时间推算,至少还有汇添富、大成、南方等多家公司的产品应该成立。”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
事实上,此前在基金公司与香港银行渠道的沟通中,银行对这类产品同样寄予了较高期待。“一些渠道甚至认为,这类产品的发行或许会出现当年在内地发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产品一样的火爆场面,而事到如今,却陷入了内地基金产品发行一样的寒冬。”前述人士表示。
三大原因影响发行
事实上,未预料到这个结果的不仅是在港银行渠道,基金公司也同样始料未及。按照首家赴港发行RQFII的基金公司人士的说法,这种省去了换汇环节的产品需求挺大,公司从代销机构那边得到的反馈信息也显示,香港投资者对此类产品有着较好的认购意愿,再加上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也正处于一个很好的阶段,因此非常看好产品发行。
据了解,造成RQFII在港发行不佳的原因,除了对发行预期过高因素外,渠道拥堵是重要的因素。“由于首批发行的机构一窝蜂赶在开闸档口发行产品,因此全部拥挤在几个大渠道内,这和国内基金发行渠道拥堵是一个道理。”一家上海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此外,按照基金公司的说法,由于香港市场银行利率上调,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增加,也分流了需求。加上RQFII在港发行期间,港股呈现上升态势,而RQFII的投资范围是80%内地债券产品,其余资产投资A股市场,也使得投资人对这一类产品的兴趣下降。
不过,据在港参与产品发行的基金公司人士介绍,这类产品未受欢迎的原因还在于未能适应投资者的需求,“如果不是18只同类产品蜂拥而上,产品类型多样化一些的话,也许发行相对会好。”他认为。(证券时报记者邵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