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正确引导奢侈品消费外流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9日 10: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 张西流

  世界奢侈品协会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远高于年前预期的5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去年和前年春节,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额分别为56亿美元和49亿美元。

  应该说,中国游客春节奢侈品境外消费全球第一并不意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年年都在说要控制奢侈品消费外流,但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额却是越控越高。此前,有关部门表示,要采取降低进口关税的手段,遏制奢侈品消费外流现象,但只听“打雷”,不见“下雨”。

  不可否认,降低进口关税,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消除国内外消费的价格差异,是最直接的应对之策。然而,仅凭降低进口关税这一“招式”,显得势单力薄,难成大器。若想从根本上遏制奢侈品消费外流,尚须多打“组合拳”。

  其一,调整关税之后,应有配套措施快速跟进。比如,细化关税与部分商品的减免税政策。中国奢侈品税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目前奢侈品进口关税一般是15%到25%之间,而且还需海关检测、进店检测等环节,销售过程中还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使得国内奢侈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原产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因此,调整政策降低奢侈品税率,可以将大部分购买力留在国内实现。更何况关税和特别消费税税率下降或免税,不仅有利于增加进口,减少贸易顺差,还可以扩大国内消费,带动高端产业的整体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奢侈品国内和海外市场同价。

  其二,正确引导奢侈品消费,培植奢侈品消费文化。中国奢侈品消费不是取决于年龄和收入,而是取决于“消费心理”。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根基在于“消费文化”,而不是产品本身。在中国,更多的奢侈品是用于送礼和社交,其最大的市场消费力就来自于社交心理,这恰恰也让很多人在境外购物和在境内购物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因此,要勇于摒弃“消费奢侈品就是奢侈浪费”传统的消极的片面的消费观,为国人名正言顺地消费奢侈品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

  其三,打造民族奢侈品品牌,是遏制奢侈品消费外流的根本之策。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缺少自己的奢侈品品牌,令人尴尬。而缺少奢侈品品牌的大国,却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这种反差是对中国民族产业的极大讽刺。国内奢侈品品牌的奇缺,也正是奢侈品消费外流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倾力打造民族奢侈品品牌,逐步实现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的质变,增强国产品牌的吸引力与公信力,让国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再“舍近求远”,为抢购国外奢侈品而奔波劳顿。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奢侈品消费
  • 奢侈品品牌
  • 消费心理
  • 外流现象
  • 打雷
  • 招式
  • 进口关税
  • 消费文化
  • 正确引导
  • 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