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药茯苓的提取物茯苓酸,具有明显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药理学作用。由哈医大一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宏宇教授领衔完成的课题《茯苓酸诱导鼠心脏移植后免疫耐受及其机理研究》,提示茯苓酸能有效降低实验动物心脏移植后急性期排斥反应强度,显著延长移植心脏的生存时间,减轻病理损害,因而茯苓酸有望成为一种极有前途的抗排异药物。此项成果近日获得了2011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医将茯苓归为渗水利湿药物,认为其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效,对由免疫因素引起的流产、不孕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着良好疗效。鉴于妊娠系统与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二者间存有一定相似性,因此,人们推测茯苓中可能存在免疫抑制或诱导耐受作用的药物成分。而众所周知,在心、肝、肺、肠等的器官移植后,影响器官存活最大的障碍就是发生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物的功能减退甚至消失,使移植失败。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资金支持下,刘宏宇教授等人首先建立了大鼠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每天采用两种浓度的茯苓酸橄榄油混合物,对实验动物分成4个剂量组灌胃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茯苓酸可有效抑制器官移植后急性期排斥反应,确保移植的心脏不受“干扰”和“排挤”;同时能保护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其凋亡百分比,并能相对稳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8 + 数量百分比。
衣晓峰 冯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