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黑龙江日报1月8日讯 记者从哈尔滨市发改委获悉,2011年哈尔滨市以加快实施发展战略为核心,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了产业集聚,生物、民用航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2011年,哈市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强化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体制机制保障力度,实现了服务业企业水、热、气与工业同价。服务业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了制造业服务平台、为农服务体系、旅游和文化产业。围绕支持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了云计算和电子商务业。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哈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哈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行动方案。不断加快推进生物、民用航空、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建设步伐。11个民用航空基地国家高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哈尔滨中瑞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低温陶瓷燃料电池建设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先后下达了两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市级配套资金投资计划。
为避免产业趋同和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哈市推进了工业园区整合,制定下发了《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工业向园区积聚的态势初步形成,利民开发区和宾西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城和利民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产业园区。加快了产业集聚,进一步优化调整了产业布局。
2011年,哈市进一步加大了对非公经济扶持工作力度,从资金、培训等方面加强环境建设,非公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大了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创建了中小企业服务大厅。把创业基地建设作为创业工作的重点,新创建了木兰柳制工艺品柳条种植产业化基地、黑龙江省地理信息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6个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哈市还通过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谋划与推介,带动了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加大了对企业服务力度,全面推进了同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较快的发展。外商投资的质量和规模有了明显提高,香港、韩国、日本在哈市投资户数、投资总额及合同外资金额分列前三位。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已扩展到23个省市,成功引进华南城、鲁商置业、雨润集团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25个超十亿元大型经济技术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