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南方日报讯 (记者/王晖辉)新年伊始,珠海市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2011年预计实现本地生产总值1385亿元,增长15.2%,较2006年增长70.6%;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43.3亿元,比增22.5%;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增幅连续两年居全省前列,并从主要依靠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转移到依靠实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动上来。珠海的后劲显著增强,已扎扎实实开始“奔跑”。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珠海市以8.6%的能耗增速支撑了12.3%的GDP增速,累计相当于节省95万吨标准煤。全市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0.6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56吨标准煤/万元,五年累计下降15.03%,单位GDP能耗位居全省第三低;经济转型升级成果丰硕,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了“海陆空”齐头并进的态势,成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珠海形成新一轮大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能耗持续下降的双丰收,迎来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与其近年来抢抓机遇,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不可分。
据了解,目前,珠海市“一号工程”广珠铁路推进顺利,将于今年内建成通车;广珠城际轨道全线、高栏港高速和机场高速今年也将先后通车,珠海港江海联运态势形成,今年有望建成亿吨级大港,使珠海正由交通末梢跃变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而在产业布局上,珠海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航通飞落户珠海航空产业园、中海油和中船项目落户珠海高栏港、玉柴机器和三一重工落户珠海西区,使珠海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了“海陆空”齐头并进的态势,成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在最近结束的珠海市第七次党代会上,珠海确立了自己的新目标:今后五年,珠海要加快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力争2016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比2011年翻一番,人均GDP超2万美元,到2020年建设成为人均首位、生态一流、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的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